作者簡介:凌士義,(1965.11-),男,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原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工作單位:中原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研究方向:裝飾與環境設計、平面設計與商業攝影應用研究。
王立峰(1986.1-),女,專業是設計藝術學,單位是中原工學院在讀研究生(2013年6月畢業),研究方向是環境藝術設計,學歷就是在讀研究生啊。
摘 要:藝術作品的格調是藝術家藝術造詣、文學修養、審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集中體現。格調不僅取決于藝術家的思想境界,同時也取決于藝術家所能達到的藝術境界。設計作為藝術創作的一種形式,最終追求的是設計作品格調高雅,從而達到設計師的設計作品給人以美的享受,并發人深省,引導人們思考設計的意義,設計師在此過程中則是“中流砥柱”。
關鍵詞:藝術設計;格調;設計師
中圖分類號:J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1-0000-01
在藝術設計領域中,格調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及并關注。同樣是設計作品,有的設計“難等大雅之堂”,而有的設計卻歷久彌新。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有很多,除卻別的不說,設計作品本身所散發的格調就千差萬別。格調是什么?格調不是實物,它看不到,摸不著,但又以某種形式體現出來。那么格調究竟是什么?格調就是指作品本身散發或表現出來的人格品質、美學水準和思想道德情操,是藝術家思想品格、文學修養、藝術造詣、審美理想的統一體現。[1]
以中國傳統繪畫為例,在中國傳統繪畫理論中,作品被分為四等:逸品,神品,妙品,能品。“筆簡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其表”是為逸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規矩”是為能品。由此高下“二品”可以看出藝術作品中格調直接或間接反映了藝術價值,而這種藝術價值更是來自藝術家的精神氣質和藝術修養。那么設計作為一種藝術創作的形式,就必然把設計作品的格調作為其創作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設計師把自己的所學所思,人生歷練,個人情感等等加以糅合,物化成為設計作品,作品的格調就在此過程中形成并以高下雅俗呈現出來。高格調的作品一般具有深刻的思想,還要求設計師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和精湛的藝術表現力,進步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積極的審美理想等等。低格調的作品則淺薄庸俗,迎合市俗,滿足于一時的官能刺激。設計創作追求高格調,是因為它體現了設計師對生活本質的理解,體現了設計師對自我精神和獨立人格的追求及對待社會和人生的根本態度。
20世紀30年代,美國現代建筑設計大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設計建造了位于美國匹茲堡市郊區熊溪河畔的考夫曼住宅,也就是“流水別墅”。為其“有機建筑”理論做出了完美的注解。有別于當時盛行的現代主義和法國人探索的未來主義、立體主義,賴特致力于建筑設計與自然的融合關系,從而達到二者之間的平衡與和諧。賴特為何會有這樣的探索和作品?這和賴特的人生經歷還有個人思想等等是密不可分的。縱觀賴特的設計作品,約有四分之三的設計都是住宅,而不是當時盛行的摩天大樓。而且住宅的設計總體特征都是最大限度的利用陽光,材料大都取自當地,堅持自然的處理建筑和設計材料,而最應該提出的是和自然環境的完美契合,通過這些舉措,最終保持與自然界的緊密聯系。
弗蘭克·賴特出生于美國威斯康辛州,年輕時在威斯康辛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后來在芝加哥做建筑繪圖員,不久就進入建筑設計事務所工作。從現代設計,自然設計,有機設計,草原風格到具有完全美國風的設計,賴特追求和一直沒有偏離的設計主線是思考和處理建筑與自然的關系,而這種思考和處理都完整的蘊含在他的設計作品中,從當時諸多設計師中脫穎而出,走在了時代的前沿。他排斥現代大都市的工業氣息,認為建筑是自然的一部分,最好的建筑設計應與自然和諧相處。他還極力推動本土設計風格,認為當時的設計更多的是屬于歐洲,與本國的實際和人文氣息并不契合。本著這些原因,賴特致力于挖掘美國本土文化和建筑設計的表達形式,設計出了“羅比住宅”,“威廉·E·馬丁住宅”,“埃德溫·H·切尼住宅”,還有后來的經典代表作“古根海姆博物館”,這些作品無不透露出優美寧靜的高雅格調。
人們通過作品與設計師交流,透過設計作品感受到設計師的人格與品性。設計作品的高雅與否,設計師的思想品格和美學水準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想要設計作品具有高格調,設計師就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情操和美學修養:
不斷進步的世界觀和不斷提升的審美理想。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等的基本觀點的總和。審美觀和審美理想則是指人在審美活動中所形成的對美和美的創造及其發展所持的基本觀點。世界觀和審美理想是設計師進行創作的根本前提,如果沒有不斷進步的世界觀和不斷提升的審美理想,設計師的創作動機就會偏離美的軌道,對整個設計創作沒有清醒而有力的認識,就創作不出來真正具有強大生命力的設計作品。
不斷充實本專業知識和延展性知識。設計是一個日新月異的行業,新的設計觀點和設計創作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并在當時或者后來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作為設計師,不能固步自封,在充實本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更多的關注設計以外的文化知識,并將它們融會貫通,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敏銳的觀察力。作為一個設計師,要時刻保持敏銳的觀察力。現實生活中,設計師想要豐富自己的設計創作,就得培養自己對周圍事和物的敏銳觀察,在觀察中有所發現,在發現中有所領悟,從而提高個人的思想,豐富個人的情感。
時刻不忘的責任心。設計作品高格調的關鍵還有設計師本身所具有的責任心。設計師要有職業道德,也就是要樹立正確的責任感和價值觀。在設計創造之前,都要對其有正確的道德判斷,判斷設計是否有損于社會利益,自覺地運用設計為社會服務,為人類造福是設計工作者自己應該明確的社會職責。
格調是設計師思想境界和藝術境界的完美融合,作為設計師,創作高格調的設計作品之前,首先應把自己塑造成有格調的人,這個格調與設計師擁有金錢多少無關,卻與設計師的個人修養,美學水平,思想情操息息相關。所以設計師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格調”,才能設計出真正雅俗共賞,高“格調”的設計作品。
指導老師:凌士義
參考文獻
[1] 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長沙湖南科技技術出版社2007:208-213
[2] 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119-121
[3] 王宏建藝術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41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