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侯賽賽,女,河南長垣,1992-,現為黃淮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英語教育專業大三學生。
摘 要:《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早期的作品,是一部具有極大諷刺性的喜劇。大約作于1596-1597年。其主題是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美國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這部劇作的一個重要文學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這一惟利是圖、冷酷無情的高利貸者的典型形象。
關鍵詞:威尼斯商人;仇恨;愛情;吝嗇
中圖分類號: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1-0000-01
1.作品簡介
鮑西亞,一個富人的女兒,按照她父親的遺囑指定的方式來選擇求婚者。四面八方的求婚者都希望能得到她。其中也包括威尼斯的巴薩尼奧。他向好友富商安東尼奧求助,希望安東尼奧能借給他這筆錢。由于種種原因他被迫向另外一個富有的猶太放債人夏洛克借這筆錢。安東尼奧和夏洛克都不喜歡對方,夏洛克同意借錢給安東尼奧,而且也不收他的利息,但是夏洛克提出了一個要求:如果安東尼奧拖欠還款的話,他將會從安東尼奧身上割下一磅肉。最終巴薩尼奧贏得了鮑西亞并得到一枚戒指,他發誓將永遠把這枚戒指戴著。夏洛克因為失去自己與人的女兒和錢財心情煩亂。當他得知安東尼奧破產后,在法庭上,夏洛克要求他和安東尼奧的合同能夠履行。鮑西亞假扮律師為安東尼奧辯論,使得夏洛克的計劃沒有達成。她借用合同上面的文字漏洞,救了安東尼奧。
本文將以微小細節的問題、獨特的角度對本部作品進行詳解。
2.讀《威尼斯商人》
在初中學過這篇文章,都說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喜劇,對其最大的印象也就是夏洛克是一個吝嗇鬼。但是現在再回過頭來看《威尼斯商人》后,所產生的感情卻截然不同,或許是因年齡、知識、閱歷的增加,讓我對莎士比亞這篇作品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2.1夏洛克復仇的動因
從安東尼奧身上沒感覺到太多皆大歡喜,反而是從老夏洛克的身上感到了他的不幸,甚至有些同情他,感覺電影小說里描寫最多的不是安東尼奧,反而是老夏洛克的悲慘。因為產生了這種感情,所以對這個作品做了詳細的研究,從而有了眉目。
《威尼斯商人》這部戲表面上看是財富與正義之間的矛盾。莎士比亞沒有簡單地將財富與正義等同,而是將它放在一個宗教和種族的背境中。在當時美國的社會環境中,猶太人作為商人和放貸人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被其正宗的美國人所不齒和唾罵。夏洛克這一形象只有在這樣的歷史背境中才能被理解。
夏洛克復仇的直接動因是女兒的私奔和背叛宗教,更深層次的動因則是安東尼奧平日對他和他的猶太同胞的人格的凌辱與尊嚴的摧殘。安東尼奧骨子里對猶太人的刻薄、傲漫與不齒是促使夏洛克用“一磅肉”復仇的充足理由——夏洛克認為:“‘一磅肉’拿來釣魚也好,即使他的肉不中吃至少也可以出出我這口氣。他曾經羞辱過我,奪去我幾十萬塊錢的生意,譏笑我的污濁,挖苦我的盈余,侮辱我的民族,破壞我的買賣,離間我的朋友,煽動我的仇敵。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我是一個猶太人。……你們己經把殘虐的手段教給我,我一定會照你們的教訓實行,而且還要加倍奉敬。”“只因我是一個猶太人”這句話充分表達了猶太人在當時所處的真實的歷史情境.也為一切懲罰、蔑視、虐待、屠戮做了最充分的注解。也許這句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20世紀的奧斯維辛事件的歷史原因。聯系到猶太民族的歷史境遇.和夏洛克個人的切身遭遇.夏洛克要割安東尼奧胸口的一磅肉.大概就不那么難以理解了。
2.2《威尼斯商人》的寫作特點
劇中有很多精彩,美妙的對白,或許是因為社會背景、國家文化的不同,我們對某些精彩并不完全懂。
在莎士比亞研究史中,對莎士比亞最多微詞的是伏爾泰和托爾斯泰。伏爾泰稱莎士比亞“是醉醺醺的野蠻人”,稱他的作品是“在糞便里夾著珍珠”。而托爾斯泰對莎士比亞的評價可謂是登峰造極的壞。他認為莎士比亞的劇作沒有“以宗教原則為基礎”;“人物的行為也不合乎他們的特殊性格,而是完全隨心所欲”;關于語言.托爾斯泰認為:“莎士比亞筆下的所有人物說的不是他自己的語言.常常是千篇一律的莎士比亞式的刻意求工、矯揉造作的語言,這些語言不僅塑造出的劇中人物,任何活人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都不會用來說話的”。而海涅和普希金對《威尼斯商人》的評價則是較有代表性的。海涅認為我們在(威尼斯商人》這部戲中看到的即使算不了悲劇那也是肯定猶太人做人權利的一出戲。普希金則認為在夏洛克身上既有卑鄙的因素,又有偉大的行為。而且在列舉形象的多面性的例子的時候.普希金首先講的也是夏洛克。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海涅是猶太人,所以,關于猶太人做人權利的問題的提出就尤其別有深意了。
2.3個人見解
劇中最后巴薩尼奧還是給了律師(鮑西亞扮的)了那枚他妻子送給她的戒指,之前巴薩尼奧不是說無論如何都不能給的,為什么他會改變主意,鮑西亞接受這枚戒指會怎樣想?
當時看到這點時,心里也是為巴薩尼奧為難。律師救了他的最真摯的朋友,俗話說: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樣看來這枚戒指應該給律師;但另一方面,這枚戒指是其與未婚妻的訂婚戒指,并當時發誓說永遠保存。最終這枚戒指還是給了律師,想必在巴薩尼奧心中友誼還是比愛情有分量,或者可以說他相信鮑西亞可以理解自己,或者又可以理解為,他為報答安東尼奧對自己做出的犧牲。設身處地想一下,如果我是鮑西亞,我接到戒指我會怎么想?首先我肯定會傷心,怨他不守諾言。然而如果我是一個通情達理的女孩,我會理解巴薩尼奧,我和他已經訂婚以后肯定會結婚,那我和他就是一家人了,安東尼奧和巴薩尼奧是好友而且對他有恩,那作為愛人,也是要和他一體的。我們從整部戲可以看出鮑西亞是一位聰明漂亮的女孩,而且她和巴薩尼奧互相愛著對方,所以最后鮑西亞也是能夠理解的。
3.對Shylock的評價
夏洛克一直以來被界定為吝嗇、貪婪、殘忍,夏洛克有著強烈的恨憎之情、親子之情、和民族的尊嚴感,有著對宗教信奉的忠厚。夏洛克是一個重利盤剝的高利貸者。在夏洛克身上,除了作為高利貸商人固有的貪婪成性、吝嗇成癖的特征之外,還有作為一個居住在威尼斯的異邦人和異教徒飽受歧視和侮辱的特征。也就是說,夏洛克不僅是一個貪婪、自私的吝嗇鬼,他更是個受盡凌辱、千方百計圖謀報復的復仇狂。他就是一個具有極強復仇心理的猶太商。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理解,他是一個在基督教社會里受欺侮的猶太人,他受著種族的壓迫和屈辱,同時也是讓人同情的。
4.結語
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探求的主題是金錢這一古老而又永不過時的話題。金錢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東西么?有什東西比金錢更珍貴?富有動人的親情故事,對愛與付出的謳歌、機智的對話、峰回路轉的劇情,夸張爆笑的情節,充滿了傳奇及浪漫的色彩。交織著友情、愛情、親情的世界,引領我們認識什么才是人生中重要的價值,詼諧的語言蘊含了深刻的內涵!給我們留下深思的空間。
參考文獻:
[1] 阿尼克斯特(著),安國梁(譯).莎士比亞傳[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4.
[2] 陳嘉.英國文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3] 郭群英.英國文學新編[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4] 約翰﹒拉塞爾﹒布朗.威尼斯商人[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5] Watt,Homer Andrew and Karl J.Holzknecht.Outlines of Shakespeares Plays.New York: BarnesNoble,Inc.,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