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蘇泉林(1991-),男,廣西防城港人,本科在讀,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研究方向:工業設計。
李小霞(1992-),女,福建寧德人,本科在讀,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研究方向:工業設計。
摘 要:闡述古典的藝術作品,就是要超脫凡俗,成為具有奇異魔力的“神物”,只有區別于同類,強調藝術與生活的距離。但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以后,科學得到很好的發展,在整個世界范圍里出現了所謂“審美生活化”(藝術生活化),一時間,科學與美學、藝術與技術的關系成為了各個工業設計師所必須考慮的問題。
關鍵詞:經典;作品;科學與美學;藝術與技術
中圖分類號:J5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1-0000-01
藝術與生活,這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話題,也是一個被說爛了、提起來便令人興味索然的話題。今天又來說它,不是為了自找沒趣,而是想借此審視一下審美—藝術觀念的流變,特別是近年來審美—藝術觀念的新動向。
●意識變成物質形態
20世紀最具有反叛精神的藝術家之一法國畫家杜尚在《關于“現成物品”》一文中說:“在1913年我就起了一個怪念頭:去把一個自行車輪固定在一只廚房用的長腳凳上,并看它如何轉動?!敗F成物品’一詞出現在我心中的那時刻,也就指明了這種表現形式。我渴望去建立的論點是:這種現成物品的選擇并非由審美享受來支配的。它是建立在冷漠的視覺反應上的,同時,無論好的趣味或壞的趣味都無從談起,……事實上整個感覺是麻木的,其重要特征是短暫的裁決;我偶然地把標題刻在這些‘現成物品’上。這種裁決替代了一件標題作品那樣去描繪事物,它意味著把另一個比言語更豐富的領域傳達給了觀眾?!爆F成物品轉換為藝術品的奧秘在于“審美態度”。在這些理論家那里,任何對象,無論它是人工制品還是自然對象,只要對它采取一種審美態度,它就能變成為一個審美對象。然而,當什么東西都可以成為藝術的時候,藝術也就成為任何什么東西了,藝術消失于生活之中,或者說與生活融為一體了。正如丹尼爾·貝爾所說:“過去,藝術是一種經驗,現在,所有的經驗都要成為藝術。”①
●汽車——人類行走的藝術
杜尚時期以后,已經是一個把意識變成物質形態產品的一個重要時代。工業藝術產品更加的生活化,1957年款法拉利250Testa Rossa是北美和南美賽車史的重要象征,與其類似的車型僅在馬拉內羅生產了22部。這部車在1958年的布宜諾斯艾利斯1000公里拉力賽上首次亮相并獲得總分第四的戰績,隨后被一名美國客戶納入囊中,并多次隨主人征戰SCCA錦標賽。
說它是一件經典的藝術作品是絕對的成立的,2009年5月17日,在拍賣會上以902萬歐元創下拍賣價格新高。有著Scaglietti打造的漂亮的波浪型車身,法拉利250TR不僅是有史以來法拉利所制造的最漂亮的車型,同樣也是最具競爭力的車型之一。包括Phil Hill和Olivier Gendebien在Len Mans比賽上的勝利。確實很難看見這么一款稀有的車會待價而沽,當這款車出現在市場上的時候,那么它就是大筆資金交易的保證。
同樣,它也是一件工業產品,一件融入了我們生活當中的一件產品,這是法拉利創業史上最成功的一輛賽車,也是世界名車收藏家必定收藏的經典作品。車名Testa Rossa意思是「紅頭」,指的就是這輛車火紅的引擎蓋。它的造型設計在當年十分另類,像一枚瘦長的魚雷,有一對像魚眼一樣凸出的車頭燈,像動物開口的進氣口,其目的是為了取得最佳的空氣動力。當年這輛車是由法拉利最信賴的設計師史卡勒地(Scaglietti)為參加一級方程式大賽車而設計,在這車上就有一塊設計師名字縮寫的大塊「S」名牌。當年這輛賽車在1958年的Le Man大賽車中,拿下冠軍,也奠定法拉利在賽車產業上不可動搖的地位。
●科學與美學、藝術與技術
汽車造型德國著名的工業設計師彼得·貝倫斯曾經這樣說道:“不要認為一個工程師在購買一輛汽車時會把它拆開來檢查,甚至他也是根據外形來決定購買的,一輛汽車看上去應該像一件生日禮物?!比藗儗τ谄嚨牡谝挥∠罂偸莵碜杂谄嚨耐庥^,汽車造型的優劣與特色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隨著消費者對汽車造型越來越重視,對于汽車造型中“語意”的研究也越發重要。文章闡述了汽車造型語意的相關概念,針對汽車外觀的主要造型特征,對目前流行的語意表現規律進行了歸納;最后,對汽車造型語意的層次進行了研究,將其歸納為形態、情感、價值和文化幾個層次。
科學與美學、藝術與技術的關系成為了各個工業設計師所必須考慮的問題。這其實是一個匠與師的問題,藝術是不需要規律的,技術是有限定法則的,要依照一個標準的程序去操作。簡單來說,藝術需要技術的支持,又在技術的基礎上表現著思維與情感。而技術則是功能與理性的良好表述,它的不斷更新又為藝術的表現形式提供了多樣性。正如設計師用牢固的鋼結構展現水立方,電子業的產生開拓了電子樂及搖滾藝術。曾聽過一個搞工業設計的教授如此說。簡單來說,藝術需要技術的支持,又在技術的基礎上表現著思維與情感。而技術則是功能與理性的良好表述,它的不斷更新又為藝術的表現形式提供了多樣性。正如設計師用牢固的鋼結構展現水立方,電子業的產生開拓了電子樂及搖滾藝術。
藝術,來源于設計者;技術,來自于建造人
科學,來源于技術;美學,根源于藝術
參考資料:
[1] 中國藝術吧www.chinaart8.com
[2] 《汽車之友》——第九十五期
[3] 李立新——《設計概論》
注解:
① 杜尚——《關于“現成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