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反思是影響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它與外語教師的專業發展在外語教學中有著密切的關系。本文綜述了近30年來,反思性教學以及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涵義,探討了反思性教學對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在外語教學中的實施方法。
關鍵詞:反思性教學;外語教師;專業發展途徑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1-0000-01
一、引言
自外語界引入教師專業發展概念以來,國內外語言學家紛紛對其展開了討論。在我國,外語課堂教學始終是教學的主導,對外語人才的輸出起著關鍵的作用,而外語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有很大關系。隨著外語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外語教師專業發展問題的重要性。當前,我國外語教師專業發展還不成熟,不能滿足英語長足發展的需求。有些外語教師對專業發展缺少自我意識,缺乏對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緊迫性的認識;有些外語教師有自我發展意識,但在發展的過程中,把握不住具體發展的方向,顯現出了一定的盲目性。
針對此現狀,本文先對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做了闡述,指出對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解。促進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很多,但是反思性教學因其具有反饋性、調節性及實效性等特點成為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它是外語教師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不斷的反思,并提出解決的方法以便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并且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師發展模式,提高了自身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進步。
二、文獻綜述
2.1外語教師專業發展
近30年,學術界對外語教師專業發展有著不同的理解。因研究的邏輯結構與選用方法不同而呈現不同的表述方式。
如Perry.P(1980)指出,教師的專業發展意味著教師個人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理論知識的完善、專業技能的提高、信心的增加,逐漸對自己所任學科有自己的見解。Day(1999)指出,教師專業發展包括自然獲得的學習經驗和有意識組織的各種活動所獲得的經驗,這些經驗或活動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進而提高課堂的教育質量。葉瀾(2001)指出,教師專業發展就是教師的專業成長或教師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朱寧波(2002)指出,教師個人在職前、職中進修或培訓的整個過程中都必須持續地學習與研究,不斷發展其專業內涵,逐漸達到專業圓熟的境界。
本文認為外語教師專業發展是指外語教師以自我發展需要為動力,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學習、反思,使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不斷發展、完善的動態過程。
2.2反思性教學的涵義
反思性教學是近年來流行于西方教育界的一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師培訓理論。最先對其進行比較系統闡述的是杜威﹝1933﹞,他在How We Think一書中提出,反思起源于主體在活動情境過程中所產生的懷疑或困惑,是引發有目的探究行為和解決情境問題的有效手段。洛克是繼杜威之后,對反思性教學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他認為經驗按其來源可分為感覺與反思。反思是心靈以自己的活動作為對象而返觀自照,是人們的思維活動與心理活動。熊川武(1999:3)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作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和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大量研究表明,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的關鍵性因素,它立足實際,審視教學活動,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并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反思性教學對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3.1 完善外語教師的理論系統、提升科研能力
外語教師的反思是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反思,利用已有教學理論來反思教學實踐,這就意味著外語教師需要不斷地對領域內的知識進行批判性學習和反思性評價,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有利于提高外語教師的理論水平,提升教學活動的合理性。反思性教學是一種“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的循環發展過程,它將在行動中積累的知識又運用到實踐中去,最終將促進教師理論系統的完善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3.2推動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反思性外語教學中,教師借助反思,調整優化其教學行為來促進學生學習,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教學之所以能順利進行,是因為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了這樣一種協作形式,即教師的發展得益于學生的不斷發展,而教師的不斷發展又為學生的不斷發展提供了條件,從而達到師生的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共同發展。
3.3 增強外語教師的道德感和責任感
有明確的自我意識是實現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教學中之所以要反思,是為了改進教學,這是道德感和責任感的體現。反思型的教師都意識到提高自身的專業發展才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方法之一,而倡導反思,是增強教師責任感的有效途徑之一。
四、外語反思性教學的實施
反思性教學可經過多種形式來實現,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條件采取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多種方法同時進行。下面這幾種是操作簡便且實用性較強的反思方法:
4.1撰寫和反思教學日記
記教學日記既是積累教學數據的一種途徑,也是進行數據分析的第一步,采用的是書面性的描述。通過記教學日記和反思教學日記,可以反映平常一些失誤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4.2錄像帶
觀看自己或者同行的教學錄像是教師培養自我意識能力的手段之一,可以使教師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考察教學實踐。它能反映自己及其他教師教學中的一些優缺點,提高教師的自我反思意識。
4.3同伴觀摩
教學觀摩指的是同行教師之間為了業務提高而互相聽課。它不以評價為目的,不是對教學的檢查,因此被觀摩的老師不會感到緊張。互相觀摩對雙方來說都是有益的,在聽別人講課時,聽課者常常會反思自己教學中的一些情況。課后教師可以就教學信息進行相互討論,交換意見并提出改進的方法,來促進雙方的進步。
4.4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主要瞄準具體的某個教學環節,通過搜集教學素材,發現其中的問題并把其作為認知對象,然后開展研究,即自我質疑、自我解惑的行動過程。教師通過行動研究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理性思考,調整自己的認識和做法,使自己的教學行為更合理。
五、結語
反思性教學主張教師加強對自己教學全過程和教學效果的反思,促進教師改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同時為教師提供了實踐操作與理論研究相結合的平臺,利于外語教師完善教學理論系統,提升科研能力。隨著外語教育改革和教學科研的深入,我國外語教師專業發展問題日顯緊迫,應該培養外語教師的反思意識,使教學實踐成為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過程,實現教師專業的動態發展,進而促進教師學生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Day.Developing Teachers: the Challenges of Life long Learning.London: The Falmer Press.1999.
[2] Dewey J.How We Think [M].Chicago: Henry Regery,1933.
[3] Perry P.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London: Kogan Page,1980.
[4] 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5] 葉瀾等.教師角色與教師專業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6] 朱寧波.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