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9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1-0000-01
社區文化是社區全方位的文化,在社區建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社區文化營造“社區精神”
一定的社區文化,在一定時期內,總會強調特定的文化理念,從而規范和影響社區群眾的行為模式,并排斥其所否定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它一方面不斷鼓勵社區群眾與現實之間以及社區群眾之間的相互協調;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引導人們追求高尚的理想和目標。這樣,社區成員在長期的交往中逐步形成了共同的理想目標、價值觀念、風俗習慣、信仰和歸屬感,即形成了某一種共同的“社區精神”。一是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 社區文化總是要倡導社會所認定的積極的價值觀、人生觀和行為方式,并能對社區內存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給予解決與導向,在長期的文化熏陶中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美化人們的心靈,抵制不健康的文化,不斷提升社區群眾的文化品位,引導人們自覺追求真、善、美的東西。二是有利于增進社區群眾之間的感情,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到來,整個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工作強度加大,使人們之間的交往范圍打破了過去封閉的“單位人”界限,成了開放的“社會人”。社區文化的群眾性活動正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最有效的辦法,它成為增進社區居民之間、各類組織之間相互聯系、加深了解、溝通關系的精神紐帶,易于把社區群眾吸引在一起,創造和諧、友善、互助的人際關系。三是有助于增強社區成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社區通過組織老年、青年、少年、殘疾人等不同形式的演出活動,不僅會大大吸引社區不同成員的積極參與,而且在社區集體演出活動中還會增強對本社區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增強其對社區的強烈歸屬感。四是.有利于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社區文化以其最活躍、最生動、最具吸引力、最易于為人們接受的生活方式滿足了廣大社區群眾的精神需求。個體化的人格融入社區整體,個體與群體的統一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個體成員的精神和情感體驗,而且創造了共同的“社區精神”。
(二)社區文化為“社區綜合競爭力”的提高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社區綜合競爭力”體現了一種新的發展理念,它以新的發展觀為基礎。要增強“社區綜合競爭力”不能單單理解為提升社區的經濟增長能力,而應理解為社區經濟、文化、自然的持續、協調地發展。一是為“社區綜合競爭力”的提升提供精神動力。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普遍關注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人們普遍認識到:一個脫離文化背景的發展是沒有靈魂的發展。文化可以通過對社會制度構成要件的指導,實現社會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的優化,以此為“社區綜合競爭力”提供精神動力。二是為“社區綜合競爭力”的提高提供智力支持。創新是一個社區進步的靈魂,也是社區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一個社區“綜合競爭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社區人口整體的受教育水平,取決于社區群眾綜合素質的高低。20世紀60年代初,舒爾茨等經濟學家將“人力資本”的質量因素引入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問題中。舒爾茨認為,在當代經濟發展中,“人力資本”投資發揮著比“物質資本”更重要的作用,它們的規模與發展成為當今國際競爭的前提和基礎。而“人力資本”的體現力在于人們的綜合文化素質、科技創新能力。三是為“社區綜合競爭力”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社區文化產業主要包括文化娛樂業、影視及影像制品業、新聞出版業、文化旅游業以及一些與文化相關的美食、美容、時裝、休閑等產業。它不僅為社區創造出了巨大的經濟價值,而且能夠極大地提高一個社區的文化品位。例如,美國的文化名城洛杉磯,靠“迪斯尼樂園”和“好萊塢城”形成了驚人的文化旅游和影視及影像制品業,既創造出了巨大的經濟價值,也提升了洛杉磯世界文化名城的品位。四是社區文化是“社區綜合競爭力”發展的象征。對于一個社區而言,社區文化就是該社區的氣質和靈魂,一流的社區文化塑造一流的社區形象。比如,在成都舉辦的“非遺文化節”中,商業購物、美食品嘗、文化娛樂、風光游覽渾然一體,無論是中外的游客還是服務人員,都在參與中獲得了美好的樂趣,使人們在購物、美食、觀光中體驗文化的高品味。這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樹立了青羊區的美好形象,而且也提高了成都在建設“世界生態田園城市”中的競爭地位。
(三)社區文化提高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
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受教育程度、道德水準、精神狀態、健康狀況和創新能力等。這幾個方面形成一個綜合的統一體,共同反映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狀況。只有全面提高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才能不斷推動社區建設向前發展,而要提高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水平,就不能忽視社區文化的重要作用。社區文化在提高社區居民綜合素質方面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它的教育功能上。社區文化教育除了學校教育和專業教育外,還有社會性自我教育。它主要通過不斷向社區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和潛移默化的滲透方式來實現。社區文化針對不同的服務對象和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例如,傳播科技文化知識、開設服裝設計、烹調、縫紉、文藝、健身、機修等培訓班,這不僅可以提高社區居民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水平,而且還可以使其在活動中學到各種技能。同時,在社區,各種各樣的國家大政方針、法律法規的宣傳活動和群眾性的自娛自樂活動等都可以使居民在精神上得到慰籍,在思想和道德上受到礪煉與提升。另外,社區的醫療、衛生保健等知識宣傳、服務活動有助于增強社區居民的衛生保健意識,有助于他們身體素質的提高。總之,社區文化在提高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四)建立社區“理想家園”的社區文化基礎。
可持續發展的社區是以科學美好的“理想家園”為目標的。這種“理想家園”包括三項主要內容:法制化管理、良好的治安和美好舒適的綠色環境。一是社區法制化管理以社區文化為背景。要科學地管理社區,既要在社區居民中灌輸一種以法制規則為基礎的文化,建立法制,又要創立一套維護社區穩定發展的道德體系,以營造社區文明環境。法制化管理對于社區的發展至關重要。法制已經成為現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不僅塑造了現代一大批發達成熟的國際大都市,而且還培育出了有禮貌、講公德、文化素養較高的大都市公民。二是社區文化成為影響社區治安的深層次因素。搞好社區治安工作,保證社區居民群眾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是社區建設的一項系統工程。除了依靠強有力的法律制度外,發揮社區文化的作用,必不可少。社區文化也有利于增強社區居民的責任感,社區責任感是社區成員個人對社區的關心,是社區成員之間的相互關懷、相互愛護、相互幫助的一種心理,它形成社區群眾的防范之網。三是.“綠色文化”打造“綠色社區”。綠色環境是現代文明社區的重要標志。“綠色文化”倡導正確的生態系統、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人們建立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社區消費文化。“綠色社區”正是以“綠色文化”為背景,以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為基礎,來營造以“理想家園”為目標的生活方式。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是“綠色社區”的主旨。當今社會人們普遍關注的“以人為本”,應該以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為其核心內容。將其片面理解為將人凌駕于自然之上,培養出來的只能是利己主義、功利主義和個人享樂至上的庸俗狹隘的觀念。其結果既破壞自然的生態平衡,也破壞作為社會的社區生態平衡。因此,所謂的“以人為本”就是,既要尊重人的基本權利,又要關心和營造一個仿造甚至優于自然的社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