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古代有一位國王由于避難來到某個偏遠的山區,并在某個山清水秀之處安下身來,當然那時的國王也是光著腳的。國王在簡陋的行宮中不停地踱來踱去,籌劃未來。漸漸意識到光腳在地面上硌著難受,原因很簡單,這高低不平的地面上到處有大大小小的碎石頭,刺得他的腳板生疼。于是落魄仍不忘氣派的國王決定,要將行宮中所有的道路都鋪上一層牛皮。這樣,所有人走路時就不再受刺痛之苦。國王的想法當然很好,可他的侍從卻不知所措,
因為這山區里沒有這么多的牛來滿足國王想當然的計劃。就在大家為這個愚蠢的命令愁眉不展時,一位聰明的仆人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他的建議是,如果只用兩小片牛皮包住各人的腳,那么既不需要勞師動眾,也不需要犧牲那么多頭牛,同樣可以達到國王的目的——隨時保護各人的腳。顯然這是個合理巧妙的建議,國王聽了非常高興,立刻采納了這個建議。據說,這就是“皮鞋”的由來。
從這個故事不難看出簡約思維的功能:想改變整體很難,但要改變其中較小的部分則可能比較容易,那么我們就可以從部分入手,從而達到解決整體的目的。類似地,在數學解題中,對于一些敘述煩瑣、條件復雜的問題,如果能合理運用簡約思維,往往能迅速抓住解題突破口,方便快捷地解決問題。同學們,運用數學中的簡約思維,你能回答下面的問題嗎?如果你在登山的過程中,第一天上山的時間和第二天下山的時間基本相同,沿途會不會存在一個地點,無論是上山還是下山,經過這一地點的時刻正好相同?(也就是說,假如上山那天經過此地點的時間是下午2點,那么第二天下山經過此地點的時間也是下午2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