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大滾鍋”
一口形似鐵鍋的大池子里,熱氣四溢,沸水“咕嚕咕嚕”地翻滾著。這就是騰沖熱海地質公園內有名的“大滾鍋”。這個池子直徑有3米多,水深1.5米左右。經觀測,“大滾鍋”表面的溫度約為96.6℃,池底溫度更是高達102℃。不管白天還是晚上,“大滾鍋”都沸水翻滾,四季熱氣蒸騰。在“大滾鍋”的旁邊,有一些小泉眼,它們雖然出水量小,溫度也不及“大滾鍋”高,但依然“咕嚕咕嚕”地直冒熱氣。當地人把雞蛋用草繩捆起來,放入泉眼里,十多分鐘后取出雞蛋,剝開蛋殼,雞蛋居然已經煮熟了。
這口神奇的“大滾鍋”是如何形成的呢?原來,“大滾鍋”和火山有密切的“血緣”關系。騰沖縣位于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急劇聚斂的結合線上,兩大板塊的“親密接觸”,使得這一地區地下斷層的巖漿活動很劇烈。如今,火山雖然“睡著”了,但地層中心的熱流仍向地表上升,并順著地殼斷裂處勃然噴發,從而形成了“大滾鍋”。在騰沖的多處地熱溫泉中,科學家們還觀測到了氦和甲烷氣體,說明地下巖漿活動一直未停止,并有源源不斷的火山供給源。為了監測火山爆發,科學家們在“大滾鍋”附近建立了火山監測網絡,以預警火山突然“蘇醒”。
美麗的“山水畫”
在熱海地質公園內,有一幅神奇的“山水畫”,令人贊嘆。這幅美麗的“山水畫”從山腰的山巖開始,一直延續到山腳下,總長度有50多米。“畫面”以黃、綠兩種顏色為主,融合了金黃、淺黃、深綠、淡綠等多種色彩,仿佛是名畫家們精心繪就的油畫。更絕的是,冒著熱氣的溫泉水在這幅“畫”上任意流淌,真是一幅名副其實的“山水畫”。
“山水畫”是如何形成的呢?原來,繪制圖畫的“畫家”是那些任意流淌的溫泉水。因為溫泉水中含有濃度很高的硫磺物質,在流淌的過程中,那些硫磺從水中沉淀下來,依附在山巖上,天長日久,便形成了這幅令人叫絕的“山水畫”了。
探訪火山口
騰沖縣境內的火山,大大小小、高高矮矮有四十余座,其中最著名的三座叫大空山、小空山和黑空山。這個地方和“大滾鍋”所在的熱海地質公園直線距離不到10千米。乘坐熱氣球從空中考察,只見三座山由北向南一字排開,山與山之間相距大約五六百米,山頂凹陷,猶如三只擺放在天地間的巨碗。徒步考察火山,站在火山口邊緣往下看,只見巨大的深坑橫亙在眼前,讓人不能不感嘆火山噴發的巨大能量。火山口坑底比較平坦,扒開荒草,下面有一塊塊呈灰、紅、黑等幾種顏色的火山石。
火山口是如何形成的呢?原來,這個大坑所在的位置,有一個長長的通道和地下的巖漿相連,當火山噴發時,巖漿便從這里沖了出來。熾熱的巖漿在地面上越堆越高,冷卻之后,便形成了這個圓圓的環形大坑了。騰沖火山群最近的一次爆發在幾百年前,現在是它的休眠期,下一次爆發將何時發生,科學家目前還無法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