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園小區開發較早,居民多為年過半百的老人。小區里停車位十分緊缺。
2、一天,王老太發現鄰居劉先生把私家車停放在綠化帶前,妨礙了老人們在綠化帶內乘涼,于是上前勸阻。
3、劉先生認為車多地方小,在這里停車沒什么不對,便與老太爭吵起來。王老太過于激動,一下子昏倒在地。
4、王老太在送往醫院的途中猝死,她的家人把劉先生起訴到法院,要求賠償。而劉先生認為老太的死亡與自己沒有任何關系。
說法:
根據我國法律的明確規定,公民的人身健康權利受法律保護,任何侵害公民健康和生命的行為都存在過錯,都被法律所禁止。適用過錯責任的首要前提是其中一方,在法律上負有一定的義務,其次則要求負有法定義務的一方,在履行這一義務的過程中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沒有完全履行這一義務,并最終因故意或重大過失的過錯行為造成對方權利受到侵害。在本案中,王老太在與劉先生爭吵的過程中,未發生身體上的接觸,卻因此誘發了王老太的病情并最終導致老太的心源性猝死。根據我國法律的相關規定,王老太患有心臟病這一情況,劉先生沒有法定的注意義務,因此,劉先生對于王老太因心臟病發死亡并不存在過錯。
然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2條的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另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執行)》第157條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均無過錯,但一方是在為對方的利益或者共同的利益進行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損害的,可以責令對方或者受益人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根據上述規定,王老太是在為共同利益行動過程中受到人身傷害導致死亡的,即便劉先生沒有任何過錯,根據公平原則仍需承擔一定的經濟補償責任,應向王老太的家屬支付一定的經濟補償,補償數額由雙方協商一致或由法官酌定。 (文:王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