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電煤進口的占比連用煤總量的1/10都不到,但是每年為了應付旺季需求,大幅進口動力煤,已然成為一個慣例。只是“今年的旺季卻沒有來”,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英才》記者。
據秦皇島煤炭網數據顯示,自7月11—18日,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報收641元/噸,比前一報告周期下降了11元/噸,跌幅約為1.68%。
實際上,煤價進入下跌通道已3月有余。而往年同期,發熱量為5500大卡的市場動力煤已達800元/噸,今年較之往年降幅高達20%。除了價格跌跌不止外,港口動力煤庫存也不同于往年的供不應求,而是供遠大于求,庫存長期處于高位。
不過,雖然煤價依舊持續下跌,但是與早前報告周期間曾經達到20元/噸的跌幅相比,如今已是明顯收窄。此外,港口動力煤庫存量也是在降低。7月9—15日,環渤煤炭庫存量由上一周的2006.5噸,減少至1894.6萬噸,降幅達5.57%。環渤海四港煤炭庫存量連續三周實現了減少。“雖然經濟數據有所好轉,但是煤價何時能企穩,還是很難說。”大通證券研究員陳文倩告訴《英才》記者。
煤價沖擊波
實際上,價格步入下跌通道的能源,并非僅僅煤炭。在國內,石油、天然氣的產量均有所下滑。而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跌,更是昭示了國際經濟形勢的不穩。據國家發展改革數據顯示,1-6月,國內原油產量10011萬噸,同比下降1.6%,其中一季度下降1.4%,二季度下降1.8%。1-6月天然氣產量53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7%,其中一季度下降4.3%,二季度增長0.3%。
不言而喻,煤價暴跌的直接導火索就是國內外經濟增速的放緩。這從今年,尤其是入夏以來的用電量便可窺見一斑。日前,國家能源局發布的6月用電量數據顯示,6月全社會用電量413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3%,環比回落0.9個百分點。此外上半年用電量增速同比增長5.5%,較前5個月5.8%的增速放緩0.3個百分點。“用電數據在持續下滑,顯示了經濟工業生產的積極性非常低,所以對煤炭需求就降低。”陳文倩分析。
“國際煤價的一直下跌,自然會給國內煤價造成一定的壓力。”陳文倩介紹,今年二季度,在國內煤價尚未大幅回落時,國際進口煤價與國內煤價的價差已高達200元/噸。如此大的價格差倒掛,導致進口煤迅速增長。
據海關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中國進口煤炭2719萬噸,同比增長58.5%,1-6月累計進口1.3985億噸,同比增65.9%。進口煤炭大量涌入對我國煤炭市場形成很大的沖擊。“港口的進口煤大部分是電煤,市場對電煤的反應明顯些。
不過,中國的進口煤來源依舊主要是亞太地區,并沒有因為美國能源結構的改變,發生重大變化,亞太地區已經自成板塊。雖然因頁巖氣產量大幅提升,對煤炭依賴大幅降低的美國有著大量的出口需求,但是美國煤炭依舊主要是銷往歐洲地區。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歐洲是美國煤炭出口的第一大市場。2011年美國向歐洲出口煤炭5394萬短噸,占出口總量的50.3%。亞洲則是增長最快的市場,2009—2011年,美國對亞洲煤炭出口量由2009年的650萬短噸增長至2011年的2750萬短噸,占出口總量的25.7%,年均增速高達106%。“雖然亞洲增速最快,但還不足以對中國產生影響。”上述不愿具名人士說。
貿易商爆倉
伴隨著煤價暴跌的,是煤炭企業自身產能的逐步釋放,這也帶來了一定的市場壓力。2011年全國原煤產量為35.2億噸,同比增加2.8億噸,增量為歷史最高水平。“到目前為止,隨著重組完成,煤炭上游供應的產能也在陸續釋放。”陳文倩說,“但下游需求不足。”
據了解,煤炭下游化肥行業處于淡季,需求下降,價格下降。6月,國內總體處于用肥淡季,化肥需求下降,尿素零售價格略有上升,氮肥受前期出廠價格上升傳導6月價格繼續上升,但漲幅收窄,其它品種價格普遍穩中有降。
除此之外,動力煤需求也不足。工業用電占全國用電比例接近70%-80%,工業生產用電下降壓力對電煤需求影響最大。除用電量,尤其是工業用電量大幅下滑可以佐證外,火電廠的機組開機率不足也昭示了動力煤下游需求不足。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火電廠很多機組現在都是停機一半左右,一方面是由于下游用電量不足,另一方面是緣于今年水電恢復的比較迅速,南方水電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增長,而且電網是優先水電上網的,給火電帶來的壓力就更大了。
此外,部分煤企和煤炭貿易商資金鏈斷裂也是煤價暴跌連鎖反應之一。“煤炭貿易商的壓力應該是比較大的。”聞澤律師事務所魏衍偉介紹,對煤炭貿易商而言,購買的煤炭,如果囤在手里沒有及時賣出去,資金周轉壓力會比較大,如果煤炭囤量達到20萬-30萬噸,所需要的資金就上億元,資金鏈非常薄弱。
陳文倩對煤炭貿易商的壓力也有同感,“現在的電廠,合同煤都已經消化不完了。一些跟電廠關系好的煤炭貿易商,保持了十幾年的關系,還能賣一些囤煤,如果跟電廠不是持續多年的關系,是很難賣出去的。”
對于一些并非局限于煤炭貿易的企業而言,雖然有自有煤礦,但是“煤炭企業整合之后,很大一部分煤礦還要進行技術改造,進行技術改造就沒有辦法進行生產,企業的資金鏈也很容易斷裂。此外,還有一部分煤礦停產以減少供應,緩解下游煤炭高庫存壓力。”魏衍偉告訴《英才》記者,“很多煤炭企業的現金流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充盈,這也是為何煤炭企業的非法集資等現象最近集中表現出來了。”
近日,湖南衡陽、重慶、江西分宜等地均爆出,以煤礦或個人名義,用高息為誘餌,采取借款、融資、預付購煤款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實際上,此類非法集資并非是今年首創,更多的是緣于今年自4月以來,煤價一直處在下跌通道,所借款項難以償還才暴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