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去歷史博物館嗎?怎么到修道院了?”“想要真正了解阿姆斯特丹這座城市,就要從了解這里的歷史開始。阿姆斯特丹歷史博物館(Amsterdams Historisch Museum)位于卡爾弗街,前身是修道院及孤兒院,是哪年建成的你一抬頭就知道了。不過變成博物館年頭不算多,是從1975年開始的。”聽了小劉同學的這段介紹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歷史博物館的建筑本身就是歷史啊!上面刻有“1634”的大門就是通往博物館的人口。穿過這個不起眼兒的小門,是一個四周被建筑物包圍著的寬敞院子,再走進另一個院子,才能看到博物館呢。
終于進到博物館里,小劉同學告訴我們,別看博物館不大,可絕對是收藏關于阿姆斯特丹歷史文物的頭一號,所以從2011年起它就被改名為阿姆斯特丹博物館(Amsterdam Museum)了。細細觀看每一件展品,就可以了解阿姆斯特丹從13世紀到今天的點滴轉變。這些展品可不是死氣沉沉的,這里有繪畫,有模型,有手稿,有實物,有圖片,有圖表,全都陳列在近20間的展覽室中。
咦?小劉同學和他身旁的老大叔在那兒專注地干啥呢?他們手里拿著的這個酷似電話的東西是什么呀?“這是講解的聽筒,盡管是英文的介紹,我還是可以馬馬虎虎聽懂的。嘻嘻!”小劉同學略帶自信地解釋。
這是按歷史順序排列的最早的展品,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陶藝雖稱不上精致,卻也體現了古代荷蘭人民的精湛技藝。這里不光有陶藝,還有金屬和玻璃制品,當然,還少不了那些工藝品了。
這幅畫怎么這么眼熟?對了!這不是荷蘭畫家倫勃朗的《杜普教授的解剖學課》嗎?不過這是一幅那個年代的仿制品,但是細致程度決不遜色于原作。作為歷史的痕跡,類似的名作仿制品在博物館里有好多呢!除了繪畫,表現阿姆斯特丹歷史的沙盤模型也很美的。各個歷史時期的實物就不用說了,作為反映歷史的博物館沒有實物怎么能名副其實呢!
看展覽走累了,沒事兒,到模擬舊時電影院的展廳歇一會,又看又歇一舉兩得。看,小劉同學已經捷足先登了。如果光歇著還不滿意,那咱們換個地方,這個天花板如何?這是一個真的酒吧,你可以體會當年“泡吧”的樂趣。得,小劉同學又在那兒“角色扮演”了!感覺如何?“邊玩邊體會邊看,這樣的歷史太好玩了!”小劉同學興致勃勃地說。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看了這么多,玩了這么久,該離開了。不過,從展廳回到博物館的院子里也別急匆匆離開。看看墻上的裝飾雕塑,同樣能一飽眼福的。仔細找找,連自來水管都裝飾得非常美。
在歐洲待好長時間了,咱們也該回去看看了。去哪兒?下期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