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冊亨縣巧馬鎮農村素有養殖家畜(禽)的習慣,但由于農戶缺乏家畜(禽)傳染病防治知識,畜(禽)一旦發生傳染病便束手無策,常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將畜禽發生傳染病后應采取的緊急措施簡要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1. 盡快查明病原
根據畜禽品種、發病時間、數量、臨床癥狀、病理剖檢變化(如為炭疽或疑似炭疽病,嚴禁解剖食用,應焚燒或深埋處理)等加以綜合分析,做出初步診斷。有條件的還應進行病原微生物學診斷或血清學檢驗,然后采取相應措施。
2. 隔離治療病畜禽
畜禽發生傳染病后,通過觀察癥狀、測體溫等方法,對全群進行檢查。凡檢出的病畜禽要隔離飼養,對輕癥者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緩解癥狀,促進康復;對重癥且沒有治療價值的應淘汰;如為烈性傳染病,應作焚燒或深埋處理。
3. 及時上報疫情
發生傳染病后要及時上報疫情,由有關部門劃定疫區、疫點,嚴密進行封鎖。按照“早、快、嚴、小”(早即早發現疫情,早采取措施;快即快封鎖,快隔離;嚴即嚴格執行各項措施;小即把疫區盡量控制在最小范圍內)的原則進行處置。在封鎖期間,應停止畜禽及其產品調進調出或貿易活動,防止疫情擴大。要在最后一頭病畜禽痊愈或死亡之后14天,經徹底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鎖。
4. 緊急預防接種
當確診為某種傳染病時,在流行初期應立即用相應的疫(菌)苗對疫區或受威脅區未感染發病的健康畜禽進行緊急免疫接種。緊急接種時,必須對畜禽逐只檢查,對已感染正處于潛伏期的病畜禽,要在嚴格消毒的情況下立即隔離,不可接種疫(菌)苗,否則有可能加快其發病、死亡。緊急接種的效果如何,關鍵是早發現、早診斷,這樣才能選用適宜的疫(菌)苗,有效控制和撲滅疫情。必須注意的是緊急接種的目的是建立“免疫帶”以包圍疫區,所以要與疫區封鎖、隔離、消毒等綜合措施配套進行,以阻止病原向外傳播擴散,利于就地消滅病原。
5. 徹底消毒
對被污染的圈舍、場地、用具等都要嚴格進行消毒。消毒劑的選擇可根據病原體的類型而定,如細菌性傳染病可選用3%~5%來蘇兒或克遼林等;病毒性傳染病可選用2%~3%氫氧化鈉溶液。解除封鎖前,還要進行1次徹底地消毒。
(作者聯系地址:貴州省冊亨縣巧馬鎮畜牧獸醫站 郵編:55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