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生產過程中,斷奶仔豬腹瀉的原因復雜,但飼料原因不可忽視。
一、引起仔豬腹瀉的飼料原因
1. 仔豬對日糧中某些抗原過敏。仔豬消化道發育尚不健全,其中酶系統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8周齡前消化道內酶的活性還很差,飼料中的某些抗原物質就會引起過敏反應,使小腸受損,導致小腸絨毛萎縮,影響消化吸收。如果再遇到病原微生物侵襲,就會加劇腹瀉程度,延長腹瀉病程。
2. 日糧中營養因子的缺乏。日糧中如果缺乏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就會直接影響仔豬正常生長發育,降低其體質和抗病力,發生腹瀉的機會就多。
3. 換料應激。生產上,有時需要更換飼料的品種、料型、飼喂次數和數量,如果換料過快,常常會造成仔豬采食量下降、增重緩慢、消化不良和腹瀉。
4. 飼料使用不當。仔豬過量采食,飼料溫度過低或一次性喂給大量的青綠多汁飼料、青貯料,都會發生腹瀉。
二、調整飼料營養,控制仔豬腹瀉
1. 選擇優質飼料原料。選擇優質飼料原料,搞好母豬和仔豬的日糧配合,是控制仔豬腹瀉的重要途徑。飼料原料中,最重要的是能量和蛋白質飼料原料。選擇能量飼料時,玉米要求飽滿,無霉變,破碎粒少;乳清粉、乳糖、蔗糖調質要混勻,沒有焦化;油脂最好選用椰子油,也可使用大豆油、玉米油等,品質要好,無雜質,水分、碘價、酸價、過氧化值等指標經測定合格。選擇蛋白質飼料原料,消化率是首要標準,其次是良好的氨基酸比例和含量,其中要特別關注賴氨酸、含硫氨基酸、蘇氨酸、色氨酸和組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目前,常用的植物性蛋白質飼料是大豆類制品,因其加工工藝不同有膨化大豆、豆粕、大豆分離蛋白、大豆濃縮蛋白、發酵豆粕等;常用的動物性蛋白質飼料是魚粉,選用時要鑒別其摻假的程度、測其新鮮度以及理化指標。
2. 降低日糧蛋白質含量。仔豬一般在7日齡左右開始飼喂全價顆粒料,在保證仔豬生長發育所需必需氨基酸的條件下,日糧中蛋白質的水平不能過高,粗蛋白含量可控制在19%以內。
3. 加強管理,減少各種應激。減少各種應激反應,對預防仔豬腹瀉至關重要。管理中,要保持舍內溫濕度合適,避免溫度驟然升降,還要保持圈舍清潔、衛生、干燥。為了避免換料產生應激,一要使豬各階段飼料原料的構成數量不要過于懸殊;二要以正確的換料方法進行換料。飼料更換的具體方法是每天用新料更換1/4舊料,用4天時間全部換完。
4. 飼喂添加劑。使用玉米-豆粕型日糧時,要在飲水和飼料中添加1%檸檬酸,使仔豬胃內保持一定的酸度,降低胃內的pH值,激活消化酶,有利于乳酸桿菌的繁殖,提高消化力,這樣既可改善仔豬的增重速度和飼料利用率,又可降低仔豬腹瀉發生率;在仔豬日糧中添加脂肪酶和淀粉酶,可以彌補斷奶后仔豬體內酶的不足,提高飼料利用率,防止消化不良性腹瀉;在仔豬日糧中添加益生素,益生素可在仔豬腸道內繁殖成優勢菌群,抑制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形成腸道內良性微生態環境,從而減少仔豬腹瀉;在仔豬日糧中添加金霉素、泰樂菌素、桿菌肽鋅等,既可控制病原微生物增殖,又可加速腸道免疫耐受過程,從而減輕腸道損傷,預防腹瀉的發生。
(作者聯系地址:山東省莒南縣畜牧局相邸鎮檢驗檢疫所 郵編:27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