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的一天,重慶市銅梁縣維新鎮楊柳村農民甘啟亮正忙著往魚塘里撒餌料。“別看這6個網箱的面積只有120平方米,但去年捕撈了100千克黃鱔,賣了6000元錢,效益是養家魚的5倍,相當劃算。”他對筆者說。
甘啟亮頭腦靈活,喜歡創新,是村里有名的能人。前些年,他承包了村里一口面積為4畝的山塘養魚,通過精管細養,一年下來有上萬元的純收入。
2010年春,甘啟亮了解到養殖黃鱔的效益是養家魚的幾倍,便打算自己挖一口塘專門進行養殖。他的想法被縣水產技術推廣站的專家得知后,專家告訴他,沒有必要專門挖池塘,把養家魚的池塘利用起來養鱔也是一條增收的門路。
在專家的指點下,老甘買回6個網箱放置在魚塘中,網箱周圍套上浮力物,開始養殖黃鱔。兩年時間,不僅家魚的產量沒有受到絲毫影響,黃鱔也獲得了豐收。
縣水產技術推廣站負責人、高級農藝師陳輝向筆者介紹說,利用魚塘養黃鱔,省去了挖池占地和建池的費用。由于不同的魚類生活在不同的水層,加之黃鱔對水體的耗氧量少,不會對其他魚的生長造成影響。此外,池塘養鱔有逃跑、水沖和鳥兒危害的危險,采用網箱放置在池塘中養殖則相對安全。
筆者看到,一個個網箱里,浮滿了綠色的水葫蘆。“其他地方的水葫蘆成了災害,我們這里的水葫蘆成了寶物,派上了大用場。”甘啟亮得意地說。他提起一串水葫蘆,上面附著了20多條小黃鱔。
“水葫蘆有浮力,黃鱔喜歡爬在上面,這相當于給它們安了一個家。”甘啟亮又說。
陳輝肯定了網箱放置水葫蘆養鱔的做法,他說,網箱里放了水葫蘆,給水體構成了多層的空間,有利于黃鱔均勻分布,不至于纏繞在一起,到了夏秋季節,太陽輻射強、氣溫高,水葫蘆遮擋光線,降低水溫,給黃鱔創造了一個涼爽舒適的生活空間。
(作者聯系地址:重慶市銅梁縣委宣傳部新聞辦公室 郵編:402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