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陜西省紫陽縣是個茶葉大縣,茶葉年產值近6億元,10萬茶農因茶致富。其實,紫陽縣還是一個畜牧大縣,2011年全縣生豬、山羊、家禽飼養總量分別達到69萬頭、20萬只、170萬羽,總產值5億多元,較4年前增長了兩倍多,很多農民得到了畜牧產業發展帶來的增收實惠。
生豬養殖是紫陽縣的傳統產業,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養殖生豬的習慣,近年來由于大批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很多留守在家的人員把生豬養殖當成了主業,家庭飼養量不斷增加,據調查統計,每戶農家年均出欄生豬2頭以上,僅此一項收入即可供一個普通農家的全年花銷。
近年來,紫陽縣搶抓生豬市場走俏機遇,積極轉變生產發展方式,不斷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步伐,狠抓生豬養殖5萬頭基地鎮、萬頭村和千頭以上養殖場建設,一大批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的生豬養殖企業和養殖大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產業效益迅速凸顯,農家院里豬羊肥,致富路上笑聲歡。該縣先后獲得國家生豬監測縣、全省動物防疫重點縣、國家肉羊基地縣等稱號。
當筆者驅車來到海拔1400米的紫陽縣麻柳鎮趙溪村時,看見一座野豬養殖場掩映在一片綠油油的竹林中,陪同采訪的縣畜牧局局長介紹說,這是一個名叫覃丕亮的大學畢業生回鄉創辦的特種動物養殖場,總投資150萬元,存欄二代野豬100多頭,產品暢銷廣州、西安等大中城市的賓館酒店,2011年利潤達50多萬元。目前,該場正在擴建,準備兼養山羊,野豬飼養專業合作社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建。大學生回鄉當豬倌,在當地已成為佳話。
為推動現代畜牧業發展,紫陽縣2007年成立了畜牧獸醫局,強化畜牧獸醫行政管理職能,推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全面提高動物衛生監管執法水平和動物防疫公共服務能力。同時,還在各鄉鎮設立畜牧獸醫站,村有動物防疫員。推行獸醫官制度,積極發揮獸醫行業協會作用,規范獸醫從業行為,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全縣目前擁有初級職稱以上的畜牧技術人員38人,為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服務保障基礎。
圍繞廣大養殖戶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紫陽縣把畜牧科技宣傳和養殖技術培訓作為壯大畜牧基礎產業的重要舉措來抓,推行縣、鎮技術人員分片包村包大戶的責任機制,采取科技下鄉、專題講座、現場指導和舉辦培訓班等方式,為廣大養殖農戶提供面對面的技術服務,以提高科學養殖含量,加快畜牧生產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由數量型向質量增效型轉變,提高畜牧業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2011年共舉辦畜牧生產技術培訓班、現場培訓活動60余場次,累計培訓1700人次,基本達到了“戶戶懂技術、村村有骨干”的目標,有效促進了畜牧產業的健康發展。
為了保證生豬持續穩定發展,縣政府出臺了有關措施。
制訂、落實產業獎補政策。2011年共落實獎補資金165萬元,支持畜牧產業建設信貸投入2258萬元。新發展規模化豬場151個,其中自繁自育適度規模養殖戶132個、千頭以上生豬養殖場19個。新建飼養50頭以上基礎母豬良繁場9個,新增二元良種母豬1.21萬頭,正在建設的萬頭生豬養殖場3個。
以加快龍頭企業建設為重點,大力吸引民營資本參與畜牧養殖基地建設,示范帶動作用不斷增強,為全縣畜牧業向“高產、優質、高效”方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全縣共培育自繁自育大戶132個,吸納社會資金2億元,垚森富硒生態養殖公司、耀全牧業公司標準化養殖建設等5個生豬養殖項目已爭取到位。
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不斷加強縣、鄉、村三級疫病防疫網絡建設,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疫病防控制度和處置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以春、秋兩季強制免疫為重點,深入宣傳貫徹《畜牧法》、《動物防疫法》等政策法規,按時調運疫苗、物資,抽調人員深入鄉鎮、村和養殖大戶督促落實,使防疫密度、質量大幅提高。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豬藍耳病等重大動物強制免疫率和建檔率達到了100%,豬瘟、雞疫等普通疫病免疫率達到了95%,牲畜掛標率達到了80%。公路動物檢查工作站堅持常年晝夜24小時值班檢查,嚴防疫病傳入。2011年全縣沒有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將疫病風險降到了最低程度,確保了畜牧產業的健康發展,維護了公共衛生安全。
(作者聯系地址:陜西省紫陽縣委宣傳部 郵編:7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