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床養殖技術最早起源于日本,現已在多個國家推廣應用,也越來越受到養殖戶青睞。在應用發酵床養豬的過程中,若不注意一些問題,也會導致養殖失敗。
一、發酵床養豬的優點
1. 改善豬舍內環境
一般養豬條件下,會產生大量臭味,導致豬舍內蒼蠅亂飛,而采用發酵床養豬,由于發酵床內的微生物能對豬糞尿等排泄物進行降解,減少了豬場廢棄物的排放,改善了豬生存的環境。李娜等2008年報道,應用發酵床養豬,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氨的濃度顯著低于水泥地面飼養的豬舍。
2. 提高豬胴體和肉的品質
發酵床養豬飼養密度較常規養殖方法低些,這樣豬有一定的空間活動,使其運動量增加。另外,由于發酵床中相關的微生物菌群被豬采食,通過一系列的代謝轉化能提高豬肉的品質。郭焱芳等2011年報道,應用發酵床養豬能提高豬肉中異亮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
3. 提高飼料的利用率
豬在發酵床上生長,抗病力明顯增強,發酵床的有機墊料被豬采食后還能作為豬飼料的一部分,這樣大大提高了豬對飼料的利用率。試驗表明,與一般水泥地面飼養相比,發酵床養豬平均日增重提高6.8%,料肉比降低4.7%,豬的屠宰率與眼肌面積顯著增加。
4. 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經濟效益
發酵床養豬既不需要每天清除豬糞又不需要用水沖豬舍,可減少30%~40%的勞動工作量,可節水60%~80%,從而提高了經濟效益。據賓石玉2011年報道,應用發酵床能降低飼養成本16元/頭。
二、發酵床養豬應注意的問題
1. 墊料原料的選擇
發酵床墊料的好壞直接決定養殖的成敗,對墊料進行合理的選擇與配比,能夠降低勞動強度,減少豬場疾病的發生,增加豬場的經濟效益。理論上所有的有機物料都能用來制作墊料,但在實際生產中對墊料的選擇一方面要求碳供應強度大,另一方面要求供碳能力均衡持久且通透性、吸附性好,常選鋸末、麥麩、稻草、木屑等為主要原料。另外,為了保證床體的發酵進程與強度,應選其他原料作為輔助原料。由于養豬過程豬糞尿是持續產生的,且豬糞尿本身碳氮比較低,所以發酵床墊料原料或原料組合總體碳氮比只要超過25∶1即可。在新制作墊料過程中,為使菌種達到相當數量,可以添加一定量的碳氮比低的營養物質如麥麩(碳氮比20.3∶1)、米糠(19.8∶1)、啤酒糟(8∶1)、豆餅(6.76∶1)、花生餅(7.76∶1)、菜籽餅(9.8∶1)等作為新墊料發酵原料。
2. 發酵床的日常維護
必須做好發酵床的日常維護,保證墊料通透性高。具體做法是:每2~3天對集中排糞尿區域墊料翻1次,每4~6月根據實際情況增補一定量的墊料;保證發酵床圈舍內相對濕度在50%~70%,否則濕度過高容易造成墊料板結,濕度過低墊料失水快。
3. 注意飲水設備的安裝
不同物料因理化特性存在差異,適宜發酵的水分含量是不一樣的,飲水設備若安裝不合理,會對墊料發酵產生影響。
4. 保證飼養密度合理
在發酵床飼養過程中,如果飼養密度過大會導致墊料在短時間內損壞,從而導致發酵床飼養的失敗,而飼養密度過小會增大養殖成本,故合理的飼養密度對養殖有一定的影響。一般而言,發酵床養豬較常規養豬飼養密度稍低,但如果發酵床墊料日常養護得當,也可接近正常飼養密度。科學合理的養殖密度應該是:保育豬(體重50千克以下)0.4~0.8米2 /頭,育肥豬0.8~1.5米2 /頭,母豬2~3米2 /頭。
5. 避免使用藥物消毒
在現代養豬生產中,應定期對豬舍與豬體進行消毒,但使用發酵床養豬時要避免使用藥物消毒,不然會將發酵床中的有益微生物殺滅,從而增加腐敗菌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滋生。
(作者聯系地址:左志芳 河南科技學院動物科學學院 郵編:453003;陳長樂 福建農林大學動物科學學院 郵編:3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