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根是一種高原特有的、古老的、原始的多汁植物,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為藥食兩用,可以做飼料和蔬菜,具有味甘性溫、清熱解毒、滋補增氧之功效。用芫根生產的產品現有10種口味,產品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無污染、純天然、原汁原味的綠色食品特點,是旅游休閑及佐餐、饋贈佳品。下面將芫根的特征特性及其在青海東部農業區的豐產栽培技術進行介紹。
1. 特征特性
①植物學特征。芫根是十字花科蕓薹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肉質根橢圓形,直徑5~20厘米,厚度5厘米,肉質根幾乎生長于地面,營養根生長于土中,表皮為紫色、白色、淺紅色,光潔,肉質細嫩,皮薄脆甜。單個重500~1000克。
②生物學特征。適宜在溫涼氣候條件下生長,生長適溫18~20℃,春播、秋播均可。芫根生長快,產量高,適應性強,抗寒和抗病能力強,抗旱力差,耐儲運,肉質根生長期需水肥充足、光照充分,喜肥沃的砂壤土。
2. 青海東部農業區豐產栽培技術
①整地施肥。以選擇土層深厚、疏松、保肥保水的砂壤土地塊栽培為宜。播種前精細整地,整地要求達到松、碎、平的標準。施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一般結合深耕每畝施腐熟的農家肥2000千克。為了促使幼苗生長健壯、根系發達,播種時可畝施5~8千克尿素和10千克磷鉀復合肥。生長期間氮肥不要施用過多,否則易引起裂根。整地質量應達到松、碎、平的標準,土壤墑情也要適宜。
②播種。芫根在溫度為3~5℃時開始發芽,莖葉和肉質根生長最適宜溫度為15~20℃,溫度達到25℃以上時生長緩慢或停止。芫根生育期短,可根據需要合理排開播種期,春季栽培在3月中下旬播種,7月份開始收獲;秋季栽培主要適宜川水地區,可在8月份春種作物收獲后播種,11月下旬即可收獲;夏季溫度較高時不宜播種,否則會發生植株抽薹現象。
播種選用色正、粒大、飽滿、均勻、光亮的新芫根種子,凈度、純度均要達到90%以上。在川水地區播種時,采用穴播或撒播,株、行距為20~30厘米,采用穴播時每畝1萬穴左右;在冷涼半山區種植,株、行距為20~40厘米,采用穴播時每畝9000穴。播深1.5厘米左右,播種不宜過深也不宜過淺。因其種子較小,播種過深,子葉出土前消耗較多的儲藏物質;播種過淺,種子容易干燥,影響出苗,最終會影響肉質根的生長。
③定苗。芫根出土后,子葉展開,幼苗生長旺盛,需要及時間苗,促進幼苗健壯成長。尤其是穴播,更應及早間苗,以確保幼苗有一定的營養面積。間苗應掌握早間苗、分次間苗、適時定苗的原則,去小苗留大苗、去病苗留健苗、去畸形苗留正常苗、去弱苗留壯苗,以保證苗齊、苗勻、苗壯。一般間苗2~3次,第一次在子葉展開時進行,過晚幼苗擁擠,胚軸部分延長而抽薹,幼苗生長不良;第二次、第三次分別在2~3片真葉和3~4片真葉時進行。間苗后中耕除草。
④田間管理。芫根具有耐肥、耐瘠、吸水能力強等特點,但要獲得豐產,還必須加強肥水管理。應增施有機肥,在營養生長階段,定苗后及肉質根膨大期施兩次追肥,還要重視鉀肥的施用(可在肉質根膨大期施用)。芫根喜濕潤土壤,播前先澆足底水,播后覆細土,保墑保溫。生育期間遇干旱易影響肉質根品質,所以土壤應保持干濕均勻,在幼苗期和定苗成活期間及時澆水。肉質根生長盛期需水較多,應適時灌足水,全生育期澆水4~5次。
⑤采收。芫根肉質根膨大快,常于定苗后100天左右,地上部葉叢變黃后陸續采收,收后可采用溝窖埋藏。
(作者聯系地址: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西村青海湟中威思頓精淀粉有限公司 郵編:8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