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市場需求,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復種指數,增加植棉綜合經濟效益,近幾年來,我鎮總結出以下六種棉田立體多熟高效種植模式,現簡要介紹如下:
一、大蒜—豌豆—棉花
1. 種植方式。秋播時,留畦寬4米。大蒜種3幅,每幅寬53厘米;豌豆種4幅,邊幅寬40厘米,內幅寬80厘米;大蒜與豌豆隔幅播種。春播時,豌豆埋青,棉花寬窄行種植,寬行距93厘米,窄行距40厘米,株距23厘米。
2. 栽培要點。
大蒜:①施足基肥。9月中旬在棉花大行間離根際17厘米處翻土曬垡,深度11厘米左右。同時施足基肥,每畝用餅肥100~125千克,磷肥40千克,尿素15千克。②精心播種。選用早熟優質蒜種如“二水早”、“三月黃”等,于9月下旬播種結束,行距17~20厘米,株距10厘米,每幅4行,淺溝行播,撒肥覆土耙平,畝施人畜糞尿1500~2000千克。抽薹前畝施尿素20千克。收蒜薹后,畝用豐產靈1支(每支7.5毫升,對水50千克噴施),間隔7~10天噴1次,連用兩次。③適時采收。蒜薹,于頂部呈溝狀彎曲時采收;蒜頭,于基部葉枯黃時采收,然后風曬,待售。
豌豆:畝用白花豌豆種10千克,拌磷酸二銨5千克,在棉花窄行內點播,穴距20厘米,每穴播種6~7粒,早春摘頭后追施尿素5千克,促苗返青生長。
3. 栽培效益。一般畝產皮棉70~75千克,鮮豌豆250千克,蒜薹250~300千克,蒜頭300~350千克。
二、大蒜—榨菜—棉花
1. 種植方式。畦寬4米,1.33米1個組合。每個組合秋播4行大蒜,1行榨菜。春播2行棉花。9月20日在棉花大行間種植大蒜,小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榨菜10月上旬播種育苗,11月上中旬移栽在棉花小行內,翌年5月中旬收獲榨菜后移栽兩行棉花。
2. 榨菜栽培要點。①適時育苗。播前耕翻整地,畝施磷肥25千克、人畜糞尿1500千克做基肥,種子用石灰粉拌種消毒;每畝苗床用種0.5~0.75千克,可移栽大田15畝左右。苗期及時間苗,適度追肥。②精心定植。苗齡35天左右時移栽。起苗前苗床澆足水,帶土移栽,株距10~13厘米,要栽緊壅實,澆水活棵。③肥水管理。活棵后,結合松土壅根澆稀糞水,越冬前追1次臘肥。開春后,3月中旬重施1次速效氮肥,以促進肉質莖迅速膨大,抑制植株抽薹開花。④防治病蟲害。主要防蚜蟲,應及時用菊酯類農藥防治。⑤適時采收。一般于4月上中旬待菜心略有隆起,花基還未伸長,心葉4~5厘米高時采收。
3. 栽培效益。一般畝產皮棉75千克,榨菜500千克,蒜薹250~300千克,蒜頭300~350千克。
三、洋蔥—棉花
1. 種植方式。畦寬4米,前茬棉花,1.33米1個組合。秋播時在棉花大行中栽3行洋蔥,小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洋蔥距棉根17厘米;棉花小行中種植1行蔬菜或綠肥。5月上旬前收獲完蔬菜并翻埋綠肥,中旬移栽棉花,棉花大行93厘米,小行40厘米,株距23厘米。
2. 洋蔥栽培要點。①育苗移栽。9月上旬育苗,畝施人畜糞尿或灰雜肥2500千克,餅肥100千克,做基肥。9月下旬播種,每畝苗床播種2.5~3千克,可移栽10~15畝大田。播種后覆蓋1層濕稻草,8~10天后揭去稻草,齊苗后每隔8~10天追1次肥,每畝每次可用碳酸氫銨8千克或尿素4千克。除草2~3次。11月中下旬定距移栽。②田間管理。追施以灰雜肥為主的臘肥后越冬;清明、谷雨節前后,進入大生長期,要普追1~2次重肥,畝用人畜糞尿2000千克,硫酸銨40千克。③適時收獲。一般在6月中旬前收獲。
3. 栽培效益。一般畝產棉花75千克,洋蔥1000~1500千克。
四、百合—小麥—棉花
1. 種植方式。秋播時,在前茬棉花大行內隔行種植百合和小麥,小行內種植經濟綠肥如豌豆,春播翻埋綠肥后移栽棉花。
2. 百合栽培要點。①選用良種。宜選用莖球大、鱗片潔白肥厚、品質好、耐肥、抗病早熟的高產良種。我區一般以“宜興百合”為宜。②施足基肥。畝施人畜糞尿和灰雜肥3000~4000千克,餅肥50千克,過磷酸鈣30~40千克,翻耕做底層肥。③適時播種。9月中旬播種,每幅播種4小行,行距20厘米,開溝點播,溝深7厘米左右,株距20~23厘米,莖底朝下。④田間管理。冬前畝施灰雜肥1000千克做臘肥,以防寒越冬;開春(清明前后)施人畜糞尿1000~1500千克、三元復合肥30~40千克做壯苗肥。要及時中耕除草、適時打頂和防病治蟲害。
3. 栽培效益。一般畝產棉花75千克,小麥125~150千克,百合400千克。
五、冬菜—馬鈴薯—棉花
1. 種植方式。畦寬3米,1.5米寬為1個組合。每個組合一半秋播蔬菜在馬鈴薯行,2月中旬前陸續收獲;一半春播蔬菜在棉花行,5月底前可收獲。春播時,2月中旬在早收冬菜行播種馬鈴薯,5月中下旬在遲收冬菜行移栽棉花,棉花小行距40厘米,株距23厘米。秋播冬菜,選用2月中旬前至5月底前收獲的蔬菜品種,如青菜、菠菜、蘿卜、芹菜等。春播馬鈴薯,選用株形緊湊、結薯集中的克新1號和4號品種。
2. 馬鈴薯栽培要點。①適時催芽。播前15~20天將切好的薯塊洗去表層淀粉,撈出晾10~12小時,然后采取一層潮泥一層薯塊的方法將薯塊擺放在苗床。春季在室外用薄膜覆蓋,待芽長出2厘米長時即可移栽。②施足基肥。馬鈴薯生育期短,施肥以基肥為主,畝施灰雜肥3000千克、餅肥50千克、磷肥23千克、氮肥18千克左右。③適時定植。拉繩開行,行深10厘米,穴距20厘米,每穴3~4塊,然后覆蓋地膜,苗出土后破膜放苗。④培土雍根。⑤防旺長。用縮節胺控制,濃度為30~40毫克/千克。⑥收獲保種。隨收隨即翻埋莖葉。越夏保存種子要置于通風干燥的地方,越冬采用窖藏法。
3. 栽培效益。一般畝產棉花75千克,馬鈴薯1000千克,冬菜2500~3000千克。
六、冬菜—綠肥—辣根—棉花
1. 種植方式。畦寬2.4米。秋播時,在規劃的棉行上種1行經濟綠肥白花豌豆,其余整幅播種2月底前收獲的冬菜。3月中旬栽種辣根3行,行距53厘米,株距27厘米;5月中旬翻埋綠肥移栽1排雙行棉花,行距40厘米,株距20厘米。
2. 辣根栽培要點。①施足基肥。3月中下旬開溝施基肥,每畝施餅肥75千克,磷肥50千克,灰雜肥500千克,然后整地按行起壟,小壟高7~10厘米。②適時栽種。3月底或4月初,用直徑1厘米木扦或鐵扦打洞,株距27厘米,洞深13厘米,放入種根后蓋好土。出苗后松土、除草。③田間管理。7月下旬至8月初,追施長根肥,每畝追尿素15千克加碳酸氫銨40千克和適量鉀肥。生長期間及時除草,防治菜青蟲等蟲害。④及時收獲。11月中旬,待第一次明霜后及時挖根收獲。
3. 栽培效益。一般畝產冬菜1500~2000千克,棉花50千克,辣根1000千克。
(作者聯系地址: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郭猛鎮農業技術推廣站 郵編:22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