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糠心是甘薯栽培上常發的病害之一,由甘薯莖線蟲引起,是一種毀滅性病害。該病可為害地下薯塊和地上莖蔓,還可引起儲藏期爛窖、育苗期爛坑,使甘薯減產20%~50%,嚴重者可絕收。筆者根據多年的栽培管理經驗,現將其發生情況與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 表現癥狀
苗期受害出苗率降低,薯蔓發黃、不長。縱向剖開莖基部,有褐色空隙,剪斷后不流乳液或乳液很少。受害嚴重的病苗內部糠心可達秧蔓頂部。
大田受害,主蔓莖部表現褐色龜裂斑塊,內部為褐色糠心,病株蔓短、葉黃,生長緩慢。
薯塊受害表現:一是糠皮型。薯皮皮層呈青色至暗紫色,病部稍凹陷或龜裂。二是糠心型。薯塊皮層完好,內部呈褐、白相間干腐。三是混合型。發病嚴重時,糠皮和糠心同時發生。
2. 發生原因
用病薯育苗,線蟲從薯苗莖部附著點侵入,沿皮層向上下移動。病秧栽入大田后,線蟲主要在蔓內寄生,也可進入土壤。結薯期線蟲由蔓進入新薯塊頂部,向上下擴展為害,病薯外表與健康薯無異,但薯塊內部變成褐、白相間的干腐狀,俗稱糠心。病土或肥料中的線蟲,也可從秧苗根部傷口侵入,或從新的小薯塊直接侵入。直接侵入的線蟲,使薯塊內部組織變褐發軟,呈塊狀褐斑或小型龜裂,俗稱糠皮。
3. 發病特點
甘薯莖線蟲生長最適溫度為25℃左右,耐低溫不耐高溫。在自然條件下,線蟲多集中在10~15厘米土層內。
春薯生長期長,線蟲繁殖代數多,發病重于夏薯。連作地塊積累蟲源多,發病重;濕潤、疏松、通氣及排水好的砂質土壤發病較重;黏土地、有機質含量多的地塊發病輕。
4. 綜合防治方法
①嚴格進行種薯種苗檢疫。
②選用抗病品種。可選用魯薯3號、濟薯10號、徐薯18、濟薯2號、美國紅、北京553等抗耐病品種。
③建立無病留種田,繁殖無病種薯。選5年以上未種過甘薯的地塊做無病留種田,嚴格選用種薯,并用5%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浸苗15~20分種。無病種薯單收,用新窖單藏。
④消除病殘體。在育苗、移栽、甘薯收獲入窖儲藏三個階段,清理病薯殘屑、病苗和病蔓,集中燒毀或深埋。
⑤實行輪作。將甘薯和其他糧食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
⑥浸秧蔓。插栽前用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浸秧蔓15~20分種。
(作者聯系地址:河北省涉縣農牧局 郵編:05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