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養殖池內的魚類搭建食臺,不僅便于觀察魚類的活動,為防治魚病提供可靠依據,而且還有助于人們準確掌握投餌量,減少餌料浪費,從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食臺有浮性和沉性兩種。生產中,浮性食臺是用竹竿、木棒等搭成長方形或三角形的外框,再在框邊捆綁適量的泡沫浮球,使其漂浮在水面上,用來把投喂的青綠飼料、浮性配合飼料固定在池塘中某一處。浮性食臺一般放在池塘的上風口處,面積在20米2左右。沉性食臺是先用竹竿、木棒等圍成面積為3~5米2的長方形外框,再把聚乙烯編織袋平鋪開來固定在外框上,最后把外框的四角用木樁固定在水下,沉性餌料撒在平鋪的編織袋上讓魚攝食。一般上、中層魚類的沉性食臺可設置在水面以下30厘米左右,底層魚類的可設在水面以下1.2米。沉性食臺一般都設在魚塘的背風向陽、靠近岸邊、相對安靜的地方,多在北岸邊。隨著季節的變化,沉性食臺的高度也要隨著水溫的變化而進行適當地調整。春季宜淺,夏季宜深,中秋逐步調淺,晚秋天氣轉冷時又要逐步調深,盡量保證魚類始終在適溫的水體中攝食。
在魚類混養的水體中,可聯合使用沉性、浮性食臺進行投喂,先投喂浮性餌料,后投喂沉性餌料。這樣,可錯開各種魚類的攝食時間,互不影響,節約餌料。
青綠飼料的投喂量以當天全部吃完為準,浮性顆粒飼料、沉性飼料的投喂量以2小時內攝食完為準,避免多投而浪費。魚類當天沒有吃完的餌料要及時清理,以免變質腐爛,滋生細菌。
食臺長期浸泡在水中,制作食臺的材料容易腐爛,應注意維護,發現損壞應立即更換或維修。平時要經常打掃食臺,保持環境清潔,每隔15天左右要用二氧化氯、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5∶2)等藥物掛袋,防止水質變壞和細菌滋生。
(作者聯系地址:江蘇省淮安市凌橋鄉農業服務站 郵編:22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