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生情況
蘋果黃蚜又叫繡線菊蚜,屬同翅目蚜科。在山東省1年發生15~18代,以受精卵在小枝條芽腋、枝杈及皮縫處越冬。翌年蘋果樹萌芽時,越冬卵開始孵化,4月上旬蘋果展葉后,胎生有翅或無翅蚜。隨著氣溫升高,蘋果春梢生長旺盛,4月下旬至5月下旬,蚜蟲種群數量增長加快,5月中下旬出現第一個蚜蟲發生高峰期。這時新梢生長與蚜蟲發生高峰呈正相關。自6月份以后,新梢生長緩慢,蚜蟲數量逐漸減少,新梢生長與蚜蟲發生數量呈負相關。在5月新梢旺盛生長期,當單個新梢上的蚜蟲數量達166~173頭時,成花枝率就會降低1.3%~1.8%,新梢花芽數下降1%~4%。
在不同樹齡的蘋果樹上,蘋果黃蚜發生數量有差異。在3~5年生幼樹上,由于新梢生長旺盛,蚜蟲為害期長,為害率達91.2%~97.5%,單梢蚜蟲量達316~772頭;在15~16年生盛果期樹上,蚜蟲數量顯著減少,為害高峰期持續時間短。7月上中旬蘋果秋梢開始生長,蘋果黃蚜又開始第二次大量增長,但比5~6月份數量少、為害輕,特別是進入結果盛期樹,秋梢生長量小,蚜蟲數量也少。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有翅雌蚜有所增加,11月上旬產生有性蚜,中下旬產卵越冬。
2. 生物防治措施
①利用阿維菌素等藥劑防治。在蘋果黃蚜達到防治指標時,可噴灑1.8%阿維菌素乳油5000倍液,或0.3%苦參堿水劑800~1000倍液等防治,殺滅蚜蟲的同時不會傷害天敵。
②大草蛉的保護利用。大草蛉1年發生4~5代,以蛹繭在枯枝落葉、樹皮下或樹洞等處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蛹羽化,此時正值蘋果黃蚜大量增殖期。l頭成蟲1天可捕食蚜蟲20多頭,一生可捕食500多頭。成蟲壽命36~46天,有趨光性。6~10月份發生3~4代,9~11月份開始結繭化蛹越冬。
保護利用措施:一是收集越冬繭,放置在天敵羽化籠中,放于冷涼室內,3月底放回蘋果園內。二是利用黑光燈誘集大草蛉成蟲,放入蘋果園內。三是人工繁殖大草蛉,用鮮牛(羊)奶7份、面粉2份、白糖1份,混合后飼養大草蛉,然后釋放到蘋果園內。四是4~5月份不要給蘋果樹噴灑廣譜性有機磷和菊酯類殺蟲劑,以保護大草蛉。
③蘋果黃蚜繭蜂的保護利用。此蜂1年發生12~14代,4~10月份均有成蟲發生,6~9月份寄生率最高,往往有80%~90%的蘋果黃蚜被寄生。雌蜂以產卵管刺入蚜蟲體內產卵1粒,被寄生的蚜蟲3~4天漸變褐色至深褐色,蟲體膨大成球形死亡。此蜂夏季發生世代不整齊,到l0月中下旬果樹上蚜蟲減少,逐漸遷移至雜草、綠肥作物、小麥和蔬菜上,并以幼蟲在蚜蟲尸體內休眠越冬。
保護利用措施:果園內種植綠肥作物,要在幼樹行間間作,并保留地邊雜草,以便提供多樣化越冬蚜蟲寄主;人工培養大量蘋果黃蚜,接種蘋果黃蚜繭蜂,降溫至15℃左右,再冷藏于0~5℃處,需要時取出釋放。
④七星瓢蟲的保護利用。此蟲1年發生4~5代,以成蟲在土塊下、石縫中、草叢、巖洞、枯枝落葉、房舍等處越冬。翌年2月下旬開始出蟄活動產卵,3月下旬至4月初為產卵盛期,5月上旬幼蟲開始化蛹,5月上中旬第一代成蟲羽化,飛遷至果園、麥田蚜蟲處產卵,6月上中旬第二代成蟲羽化,之后在棉田、果園發生第三代成蟲,7~8月份高溫時在玉米田和高山、海濱等處越夏,9~l0月份又回遷取食蚜蟲繁殖第四、第五代,11月中下旬越冬。白天產卵,卵多產在葉背面蚜蟲集中處,每天可產卵100粒,每頭雌蟲平均產卵535粒。七星瓢蟲從l齡幼蟲開始到成蟲,一生可捕食蚜蟲3000余頭。在5月中下旬,蘋果樹梢上蘋果黃蚜群落達到100~300頭時,七星瓢蟲飛至蚜蟲為害樹梢上取食蚜蟲并產卵,一旦瓢蟲遷入1~2天可將蚜蟲食光。
防治蘋果黃蚜的關鍵時期是5月中下旬,當蚜蟲為害達到防治指標、天敵比例偏低時,要及時到附近麥田網捕七星瓢蟲成蟲和幼蟲釋放到蘋果園,以控制蚜蟲為害。
(作者聯系地址:山東省棗莊市宏豐農機有限責任公司 郵編:27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