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82賽季:執教過度的險境
當所有人都在喋喋不休地談論著比爾·費奇(NBA總冠軍)和科頓·費茲西蒙斯(西部決賽)在1981年季后賽里的驚人執教表現時,隨著稍后不久《體育畫報》發表的一系列關于前大學教練們在聯盟獲得成功的專題文章的出臺,聯盟的過度執教時期正式到來了。一時之間,我們似乎在聯盟里只能看到那些神采飛揚的教練們,他們在賽場暫停期間高調地布置著戰術,在球隊會議室里廢寢忘食地研究著比賽錄像帶,在前呼后擁的助理教練團隊面前展示著自己的賽場威儀,甚至像美國著名哲學家亨利·戴維梭羅那樣在媒體面前忘乎所以地大肆評論。這般盛極一時的過度執教時期一直到胡比布朗正式執掌尼克斯隊帥印而到達頂峰(我很喜歡胡比,但他確實是那種“嗨,你必須看著我”類型的教練),并為日后里克·皮蒂諾五千萬合約入主波士頓以及埃弗里·約翰遜在2007-08賽季初執小牛隊教鞭打下了堅實的根基。這股日益強盛的教練風潮還在1981年迫使聯盟創立了“非法防守”這一嶄新的賽場規則。資深裁判埃德拉什是這樣向《體育畫報》記者闡述緣由的:“我們這里現在已經日益演變成一個跳投聯盟了,于是我們去跟裁判們建議道,‘你們那些堅不可摧的防守戰術已經快要讓這個聯盟窒息了,是時候該換些新花樣了。’這條新出爐的規則就是為了騰空賽場中間地帶,從而使進攻方能更從容地投籃或突破。而像J博士和大衛湯普森這些超級中鋒們就可以擁有更廣闊的活動空間了。”
沒錯,這番解釋真是合情合理。但隨著教練們自我意識的日益膨脹,球員們的自我意識也同樣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滋生蔓延。有這樣一位知名的年輕球員,他在自己的第二個賽季里飽受傷病的困擾,并在己隊的季后賽首輪投了一記足以葬送整個系列賽的三不沾投籃。但在他的第三個賽季里,球隊老板卻親手賜予他當時競技體育歷史上最大的一份合約:二十五年,兩千五百萬美金。可沒過幾天,這個球員卻向記者們報料,說他再也不想在那個教練手下打一天球了,他強烈要求球隊將他交易出去。第二天,那個倒霉的教練就被迫下課了。一時之間,這個球員成為了眾矢之的,主場球迷們毫不客氣地噓他,他也在媒體的心目中成為最年輕,最富有,但卻最不成熟的海報男孩代名詞。他的一位隊友甚至發出了這樣的疑惑:“如果他看我們某個隊友不順眼,是不是這個球員第二天也要卷包走人呢?”
這個球員,沒錯,他就是22歲的“魔術師”約翰遜。以上所有事情全部屬實。
在1981年季后賽結束之后,幾乎所有的人都相信教練們可以創造各種奇跡。而我在這里卻因為以下的這個理由與他們抱有不同的觀點:在我看來,除了一小撮極具頭腦的領袖級人物(帕特·萊利、格雷格·波波維奇、菲爾·杰克遜、查克·戴利、拉里·布朗和杰里·斯隆)以及其他幾位思想前衛的思索者(麥克·德安東尼、唐·尼爾森和杰克·拉姆西)之外,他們并沒有為這個聯盟帶來怎樣翻天覆地的巨大變革。事實上,很多教練們都掌握著勝利秘訣,但他們中只有少數人才能把這種秘密武器傳遞到手下弟子手中,此外還有少數中的更少數人能夠將這個秘訣實際應用到真刀真槍的比賽中去。查克戴利曾經率領著他令聯盟里其他球隊聞風喪膽的“壞孩子團隊”所向披靡,但在轉戰新澤西之后,他卻無法在另外兩位笨頭笨腦的手下(德里克科爾曼和肯尼安德森)那里找到相同的成功感,等到1997年執教奧蘭多魔術隊時,他更是不得不與木訥寡言的“便士”哈達威一起度過了相當難捱的幾個落寞賽季。
看看在過去的十年時間里教練團隊們被解雇的數目吧:每年都會有八到十名教練被球隊解雇,很少有幾位教練在一支球隊的執教年限能夠超過三到四年。道格-里弗斯在長達十六個月的賽場跨度里,先是遭遇了18場連敗,繼而率隊贏得一座冠軍獎杯。胡比以424勝495負的平平戰績結束了他的職業執教生涯,但卻莫名其妙地被人稱作聯盟歷史上最值得回憶的知名教頭之一。保羅韋斯特法爾率領太陽隊殺入到1993年的總決賽圈,但在隨后八年時間里,卻無人再聘用過他。K.C.瓊斯在波士頓執教時期率隊在五年時間里四度殺人過總決賽圈,但在此之后卻在家賦閑了兩年,此后又在西雅圖執教了118場比賽。在這里,我之所以舉出了這么多無可辯駁的例證,就是想要說明這樣一點:聯盟里的教練團隊們,除了一小部分的例外人士之外,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可有可無的。除非某些人碰巧出現在最適合他們的位置上,但在功成名就之余真正得到實際利益的仍然是球員們,而等待他們的,也只是一個無可預測的未知數,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