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后飯吧:上海市普陀區常德路1217號
現代城市太快了,快地讓人不得喘息。于是就有了印第安人的一句常語:“別走得太快,讓腳步等等靈魂。”也應了約翰·列儂的一句話:“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于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而匆忙行走在鋼筋水泥叢林中,我們可能已經忘記感受穿過弄堂的風,蕩漾在紫砂壺里的茶,融化在面包中的蜂蜜了。
在上海常德路上有一間年代感十足的70后飯吧,門前掛著一塊剪輯板,上面用白色粉筆寫著:“生活著,而不是活著。”這里,時光流轉,記憶暫停,如同一間魔術室,老家與童年的記憶,被一點點帶出,好時光是再好不過的自愈方式。
作為一家以年代感為主打的餐廳,70后飯吧給食客的是記憶中家的感覺。整個裝修風格復古中融合著現代感。大廳布置成全木制的暖色調, 正對著門的不是吧臺,而是一架高高的木制書架,上面放滿了各式小玩意兒和書。飛行棋、搪瓷缸、老唱片機……仔細找尋,說不定還能找到小時候最想要的腳踏縫紉機。老板將飯吧比作自己的女兒,用心的將她布置得精致漂亮,希望氣味相投的同輩人都能喜歡。而事實是,除了吸引了70年代出生的同輩人,80、90甚至60后也成了這里的常客。
只要你愿意,只要你選擇慢時光,你便可以度過這樣一個慵懶的晚上:約上三五好友,可以自己盛飯,自己倒茶,翻翻書架上的舊書,賞味滿墻的老相片,唱片機在慢悠悠地轉著,一切老記憶都在慢時光中翻騰,又沉淀。
我們70后這一代人經歷過蒼桑,又不失潮流,為了人生的目標一直都在奮斗。生活工作有壓力,甚至吃餐飯也要在耀眼的燈光下,坐得筆直吃得斯文,這一切都太累了。希望飯吧能讓人回到“兒時的老家”,只是慵懶地坐坐喝杯茶。——店主
版式參考:選圖的時候圖1-圖3,必用。其他圖片隨意選。如果沒有店主圖,就在原店主圖位置用圖4,70后的搪瓷杯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