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2012 年第31 期
撤點并校問題在農村地區早已十分突出。在農村小學已經減少一半的現實下,再來談撤點并校問題,已屬“亡羊補牢”。沒有居民參與論證、決策的學校布局設點和撤點并校,將很難避免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盲目”設點、撤點,而且可能使國家的一些好政策走樣。

《南風窗》2012 年第16 期
“目前農村留守兒童健康人格問題檢出率很高,具有輕度及其以上健康人格問題的得分率顯著高于全國兒童的平均水平,留守兒童人格缺陷問題堪憂,突出表現在學習焦慮、與人溝通焦慮、處事敏感、易沖動等方面。”中國人民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所長段成榮在“2012 全國留守兒童健康人格研討會”上總結,會上發布了我國首份《留守兒童健康人格報告》。據全國婦聯2008 年的統計,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已接近5800 萬人,也就是說,近三成的農村兒童都處在“留守”狀態。

《世界博覽》2012 年第12 期
一所每年學費超過20 萬元人民幣的英國貴族學校,設立在北京北三環安貞西里這個老舊的居民區里,哈羅公學因此很有點大隱隱于市的味道。關于哈羅公學,人們知道的最多的是它與伊頓公學齊名,是英國貴族學校的代表。哈羅公學北京分校,是哈羅公學在亞洲開辦的第二所學校。

《小康》2012 年第8 期
當“走入校門”和“走出國門”聯系在一起,便成就了“一江春水向‘西’流”的趨勢,留學大潮掀起的背后,如何進行深層次的教育改革與創新,已是中國教育無法回避的問題。改變還要假以時日,這也是有社會責任感的教育界同仁們的一個努力方向。

《新民周刊》2012 年第32 期
就診人數的增加,反映多動癥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但對這種疾病的誤解,也隨之增多。特別是一些缺少專業知識的教師,隨便給學生貼上多動癥標簽,很可能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多動癥被定義為一種慢性疾病,患病率各國不同,現在一般報告為3%~5%,男性患病率大大高于女性。如果按照一個班30人左右計算,理論上說,每一個班里都可能出現多動癥學生。同時,對多動癥的診斷復雜,因此,不管是亂貼多動癥標簽,還是確診多動癥回避治療都是危險的。

《Ov 海外文摘》2012 年第6 期
據美國《時代周刊》報道,年輕的父母和年邁的祖父母之間關于養育小孩的沖突由來已久。祖父母育嬰培訓班的興起標志著年輕一代想轉變上一代人的育嬰觀念。請專家來為自己的父母上課,成效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