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訊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應對新形勢下引進國外智力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天津市教委從2011 年起在高等院校實施“天津市高校聘請外專特色項目”(以下簡稱“特色項目”)。該項目旨在鼓勵高校結合自身整體發展戰略,提出具有鮮明特征的引智舉措,通過外國專家的引領作用,促進高校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和內部管理等工作的持續改進和提升。同時,進一步促進高校開展來華留學工作,建設國際化、有特色的品牌國際課程,打造高水平專業師資隊伍。自特色項目實施以來,各高校結合自身發展戰略與整體規劃、辦學特色及優勢學科,堅持擬聘專家標準要求,著重核實擬聘專家的學術聲譽及影響力,精心制定并嚴格執行項目實施方案。通過特色項目聘請的高水平外國專家帶動了一批教學、技術骨干的成長,同時也搭建了對外深層次交流與合作的橋梁,提升了學校的國際化水平和知名度。
作為天津市首批獲準立項實施的特色引智項目,天津農學院通過“中日水稻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項目成功引進了包括東京大學、九州大學、香川大學、新潟大學、高知大學和北海道中央農業試驗場、福岡農業綜合試驗場在內的日本多家大學和科研機構專家組成的團隊,這些專家都是日本著名的“水稻品質食味研究”專家,特色項目為中日專家合作開展“水稻品質·食味研究”奠定了堅實的智力基礎。在天津市和東京大學的大力支持下,中日雙方專家共同努力,創新合作模式,以專家之間的課題合作研究為基礎,在天津農學院聯合建立了“中日水稻品質·食味合作研究中心”,這為雙方合作開展“水稻品質·食味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條件。


中日兩國專家以提高中國“水稻品質·食味”水平,促進兩國水稻產業共同發展為目的,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第一,學術交流。雙方首先在天津市共同舉辦了“中日水稻品質·食味研討會”和“中國粳稻發展論壇”,共同參加了中國作物學會、中國北方稻作協會年會等重要學術活動;其次,雙方專家每年一次在東京大學舉辦合作工作會議,共同參加日本作物學會和日本“水稻品質·食味研究會”年會等重要活動。日本專家每年至少有10 人次來華作學術報告和開展學術交流。第二,合作研究。雙方聯合開展了中日水稻食味特性研究、中國品種資源食味評價研究、水稻食味育種選拔標準及方法研究、栽培技術對水稻食味影響研究等。第三,成果轉化。合作選育出一批優質食味品種和品系,推廣面積5 萬多畝,覆蓋東北、華北、江蘇和新疆等地。第四,人才培養。通過合作課題研究,聯合培養博士3 人、碩士7 人。培養了一支水稻食味學術科技團隊,培訓青年科研人員100 人次,培訓農民1000 人次。
這一特色引智項目的實施,引進了日本水稻食味理念、人才和技術,推動和引領了中國水稻食味研究的開展,為中國水稻食味研究和食味米產業化開發發揮了重要作用。雙方合作編寫出版了中國第一部水稻食味專著《水稻食味學》,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 余篇,申報專利3 項;創立了中國稻米市場第一個食味米品牌,建立了世界第一個專門開展水稻食味研究的平臺“中日水稻品質·食味研究中心”,并創建了世界第一個水稻食味米研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