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駐日本特約記者李珍
傳送帶上的撩人美味 每次下飛機等著取行李,在傳送帶旁總感到無聊和焦急。那天我在日本大分機場等行李,卻突然看到傳送帶上出現了一條5米多長的帶魚模型,疑惑之間,一盤直徑1米多長的巨型對蝦壽司出現了!定睛一看,三三兩兩的行李中間,一會兒出現一大盤“牛肉”,一會兒出現3個一盤的巨大橙子……讓人感到十分有趣。
原來,為了讓乘客們等行李時不那么無聊,大分縣和宮崎縣機場想出了“傳送土特產”的點子:他們特制了當地土特產的各種塑料模型,色彩鮮艷逼真,放在傳送帶上,讓人眼前一亮。許多旅客被這些模型吸引,有的在分辨是什么,有的笑著說要買上一些回家。一位法國游客說,這不但是貼心服務,也是對當地特產的極好宣傳。
駐巴西特約記者王倩
“芯片”校服防逃課 最近,巴西東北部維多利亞達孔基斯塔市的教育部門研發了一款“防逃課”校服,它們看上去和普通校服一樣,但在袖口或學校的徽章后安置了一個電子芯片,可以實現定位功能。當孩子穿著校服進入校門或教學樓時,會經過一個傳感器,通過信息處理,家長們就會收到一條短信,確認孩子到了學校。反之,芯片會“提醒”家長:孩子沒來上學。
現在,該市2萬名公立學校的學生已經統一穿上了這種校服,到明年,還會在該市14歲以下的所有學生中普及。官方解釋,這既能保證孩子的安全,也能限制逃課。不過在我看來,效果未必會好,孩子進了學校把校服脫了照樣能逃課。而且,配套系統要花當地政府約70萬美元(約合440萬元人民幣),這么多資金如果用在提高教學質量上,或許更能從根本上減少逃課吧。
駐西班牙特派記者丁大偉
去不起酒吧了 酒吧對西班牙人十分重要,記者曾去過一些小鎮,鎮子上只有幾百人,沒有醫院、學校甚至沒有餐館,但必有酒吧。西班牙人喜歡晚飯后逛酒吧,之所以說是“逛”,是因為他們一晚上要換上三四家,每家都喝上一兩杯,酒吧是重要的社交場所。
不過,由于近年經濟不景氣,許多人為了節省開支,不再“逛”酒吧了。以前每天要到不同的酒吧喝四五杯,現在最多喝一杯,或干脆在家里喝,有些人還提著酒蹲在路邊或公園喝,讓酒吧生意差了不少。據統計,目前西班牙的餐館和酒吧總數約為22萬家,相比2008年減少了1.2萬家,倒退到了1997年的水平。不過,2011年西班牙商店出售的酒精飲料還是上漲了0.3%,雖然去不起酒吧,人們對酒的熱情仍然未減。
駐韓國特約記者儲黎
保證雞的6小時睡眠 韓國農林水產食品部近日提出一個“動物福利畜產農場認證制”,對產蛋雞、豬、牛等,實行“人道主義保護”。比如產蛋雞,原本許多雞場總是24小時開燈助產,但新的“福利”政策規定,養雞場得確保雞有6小時以上的充足睡眠。同時,一平方米內允許飼養雞的數量必須控制在9只以下,好讓雞們能舒服地伸展翅膀。此外,籠舍的打掃和消毒、疫苗購買及使用等各項記錄都需要保留兩年以上。韓國檢疫檢查本部表示,要通過高品質、安全的畜產品生產方案,預防動物生病,以促進畜產業可持續發展。
其實,韓國民間一直有很多“動物保護團”,批評農場像工廠生產產品一樣,一味追求低成本高回報。對于認證制,他們評論說:“關鍵還是飼養人要調整心態。”
編輯:廖楠 美編:黃浩 編審: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