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的一個國王用一種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戰車上打了一串結,他預言,誰能解開這個結,誰就可以征服世界。很多年過去了,沒有一個人能解開,后來一個22歲的青年不假思索地抽出長劍,只見寒光一閃,這串結被一劍砍斷。這個青年的名字震古爍今,他就是亞歷山大大帝。這個故事揭示了一個深刻的寓意——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選擇了做編輯,就是選擇了內心的修行。編輯是為他人作嫁衣,成就的是作者、讀者,甚至是出版社,編輯行業的經濟效益和經濟規模遠遠不能和通訊、電力等行業相比。但每編輯一本好書,都是一次學習的過程,讀好書編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交流。這是內心的修行。
在這個偉大的時代,能否創造偉大的事業,就青年編輯來說,應該做好如下五種選擇:
第一種選擇,做案頭型編輯。此類編輯就像高樓的地基、大橋的橋墩,在如今的出版社有悠久的傳承。
第二種選擇,做策劃型編輯。作為編輯,我們不能故步自封,不能坐井觀天,不能閉門造車,不能做故紙堆里的老學究。一樣東西,在一個時代被人們嗤之以鼻,在另一個時代可能就被人們認為是“酷”。編輯就是要適應時代的需要,深入實際、深入生活,策劃出真正的好作品。2011年,江西教育出版社精心策劃了“農家書屋九九文庫”,為全國農家書屋量身打造10個系列100個品種的系列讀物,《中國新聞出版報》評價“這種針對農家書屋,專門研發、權威審讀、整體設計、時尚包裝而推出的成系統、成規模的圖書在全國獨樹一幟”。筆者有幸參與其中的編輯工作,深刻體會到策劃者一個智慧的金點子創造出的巨大價值。
第三種選擇,做市場型編輯。如何做好市場型編輯,這是青年編輯要努力培養把握市場的能力,要學會把更多的人力資源變成生產力,把更多的出版資源變成人民幣。要做到腦中有導向、心中有讀者、眼中有市場。按照一般的操作流程,編輯就像流水線上的一個工種,負責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給什么種子種什么,但種出的東西也不管怎么賣、賣給誰。江西教育出版社的傅偉中社長敏銳地發現了這個弊端,就拿市場圖書開發部進行試點,采用項目制,實現編印發一條龍,給編輯提供更多的鍛煉和考驗,效果十分明顯。
第四種選擇,做專業型編輯。所謂術業有專攻。乞丐不會嫉妒百萬富翁,他們只會嫉妒比自己混得好的乞丐,因為乞丐和百萬富翁不是一路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要在自己的領域做得更好。編輯也應該根據出版社的特色,結合自己的擅長,有專業化的追求。作為教育出版社的編輯,就要深耕文教圖書,因為文教圖書是教育社科學發展的源頭活水,是教育社基業長青的路徑依賴。因此,編輯要致力于編輯“師生中叫得響,市場上銷得動,考試時用得上”的文教圖書,要為“打造中國教輔領先品牌”添磚加瓦,要讓每一本出版物都要傳導一種極致的企業追求——經得起讀者的檢驗,受得住市場的挑剔,無愧于時間的打磨。
第五種選擇,做學習型編輯。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關鍵是要做到學思結合、學研結合、學用結合,從而提升自己的才能。記得鄭淵潔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有沒有大家承認的學歷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大家承認的能力。我們追求的是學習后的能力而不是文憑。有一種人,他區別鹽和糖,可能會用三天化驗,五天觀察,七天分析,九天研究,但就是不知道用嘴去嘗一嘗。如今的時代不需要這樣的編輯。
最后,引用一本圖書序言中的話結尾:
期待這本書,如同我們初戀時解開愛情的衣扣,既心懷忐忑,又充滿期待。
無論奶牛有多黑,奶總是白的;無論我的表述如何,我對編輯工作的愛是永恒的。
(作者單位:江西教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