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達發生現象學研究》將在現象學發展和德里達思想形成的雙重思想視域中為我們展現德里達的現象學研究。
德里達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但卻又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富有爭議性的哲學家。他以現象學入手開始自己的哲學研究,卻以解構主義大師著稱于世。他有三部關于現象學的重要性著作,卻無人將其稱之為“現象學家”。吉林大學王慶豐教授的新著《德里達發生現象學研究》對此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
對德里達的評價往往出現兩個極端,贊賞的人推崇備至,反對的人嗤之以鼻。理查德·羅蒂就特別欣賞德里達。他認為,“德里達是他所在的這個時代最富有想象力的哲學家”。但是當1992年德里達被授予劍橋榮譽博士學位的時候,卻受到包括奎因在內的十九位哲學家以公開形式的聯名抗議,從而引起一場風暴。這封信公開宣稱:“德里達先生的學術生涯在我們看來就是把類似于達達主義者或具體派詩人的惡作劇和鬼把戲翻譯到學術領域中來。”這是兩種截然不同、天差地別的評價,沒有任何一個哲學家像德里達這樣能夠引起如此巨大的爭議。之所以如此,不單單因為其行yRvkcxkylIab1UQnoYfxtA==文風格的飄忽不定、哲學術語的生冷怪僻,更由于其哲學思想的艱深晦澀、對傳統哲學的解構與反叛。
在20世紀前期,甚至直到60年代,現象學在法國哲學界具有決定性的力量,成為后來剛剛興起的各種哲學運動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首要攻擊對象。薩特、勒維納斯、利奧塔、保羅·利科、梅洛·龐蒂等人都是以對現象學某個特定方面的批評或解釋而開始發表個人著作的。正是在這樣大的思想語境下,1954年,當德里達還是巴黎高師二年級學生的時候,他專門赴比利時盧汶大學胡塞爾檔案館撰寫《胡塞爾哲學中的發生問題》,這部著作直到1990年才出版。1962年,德里達發表他的第一部著作,《胡塞爾〈幾何學的起源〉:翻譯與引論》,《發生》(此指《胡塞爾哲學中的發生問題》)一書中所提出的主要觀點,德里達在這部著作中結合胡塞爾的《幾何學的起源》及其他相關著作進行了更加詳細和充分的論證。1967年,德里達發表了奠定其思想地位的第一批著作,這其中就包括《聲音與現象》。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收入《書寫與差異》一書中《發生和結構與現象學》。這是德里達發表的第一篇關于胡塞爾現象學的文章,并受莫瑞斯·甘地亞克的邀請在1959年召開的致力于“發生與結構”研究的色里西會議上宣讀。這篇文章非常重要,但是其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是德里達的第一篇現象學論文,而在于這篇文章為我們提供一個德里達解構胡塞爾先驗現象學的方法論線索。這部文獻以一個警告開始:胡塞爾一直強調對思辨或辯證態度的憎惡,但德里達試圖將“發生”與“結構”的關系應用于對胡塞爾現象學的分析。“發生”與“結構”被德里達稱之為是胡塞爾的“平行性觀念”,并認為這一“平行論”貫穿于胡塞爾的所有著作。我們完全可以把“發生”與“結構”當作德里達解構胡塞爾現象學的理論基點,德里達的三部現象學著作都遵循這一基本判定。可以說德里達解構胡塞爾現象學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發生”與“結構”的平行性觀念。
德里達與現象學的關系可謂撲朔迷離:在何種意義上德里達可以被稱之為一個現象學家,而在何種意義上他又僅僅是一個解構主義者。現象學家與解構主義者構成德里達的身份謎團,而這一切都根源于解構與現象學之間的理論淵源。那么,德里達的發生現象學究竟是一種什么樣性質的現象學?其與胡塞爾現象學之間又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在何種意義上“解構”成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現象學?《德里達發生現象學研究》將在現象學發展和德里達思想形成的雙重思想視域中為我們展現德里達的現象學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