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相繼召開扶貧工作會議和頒布“2011-2020年扶貧開發綱要”之下,以及全省各級黨委和政府圍繞貫徹落實“綱要”之際,省辦于今天在贛州召開“全省‘雨露計劃’暨科技扶貧工作培訓會議”,共商新階段“雨露計劃”和科技扶貧事業的發展,非常必要和及時,意義重大。借此機會,我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新階段扶貧開發的意義、地位和作用
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平不高,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扶貧對象規模大,相對貧困問題凸顯,返貧現象時有發生,貧困地區特別是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發展相對滯后。
因此,深入推進扶貧開發意義重大。新階段深入推進扶貧開發,是我國現實和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黨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是統籌城鄉區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縮小發展差距、促進貧困地區及其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大舉措;是傘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
從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扶貧開發的高度重視,以及國家和我省對扶貧開發工作所作的部署以及所制定的任務、目標和措施來看,扶貧開發在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中凸顯了其特殊的地位和巨大作用。
(一)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規格高
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規格之高前所未有。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分別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回良玉副總理作了總結講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京政治局委員和國務院領導全部出席會議。
(二)新階段扶貧開發的思路嶄新、力度大、目標高
國家對新階段扶貧開發提出了嶄新思路并加大了力度,回良玉副總理對此簡約形象化為:“劃定一條線、鎖定一群人、圈定一批主戰場、確定一種銜接關系”。即:扶貧標準提高至2300元;測定全國貧困人口為1.28億;確立11個連片特困地區為扶貧攻堅主戰場,并明確對其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確立一種銜接關系是指促進扶貧開發與農村低保有效銜接。
新階段國家扶貧開發的總體目標為: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扭轉發展差距擴大趨勢。簡稱為“兩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
(三)我省新階段扶貧開發力度空前
新階段我省扶貧開發力度達到一個嶄新的高度。各級黨委和政府不僅高度重視,而且扶貧標準提高、范圍擴大、措施有力、投入大增。
1、重視程度空前。省委、省政府決定由各級政府組織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編制省級、設區市級和縣級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規劃,將扶貧開發融入到貧困地區社會、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規劃中,傘面提升貧困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能力,促使貧困地區盡快縮短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及加快其社會、經濟的發展步伐,促使貧困地區和貧困對象充分享受國家改革開放所創造的成果。
2、投入力度空前。省委、省政府決定由省財政每年拿出3.16億元用于扶貧開發,連續十年不斷。各設區市和縣(市、區)也做出了對扶貧開發增加投入的規定。
3、“四個一”組合式扶貧措施空前。我省對新階段扶貧開發出臺了“四個一”組合式扶貧的重大措施,即:“一位省領導、一個省直單位、一個中央駐贛或省屬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每年1000萬元”掛點扶持一個全國連片特困縣或省定連片特困縣或中央蘇區縣。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全國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4月初,省委、省政府領導分別深入其掛點縣進行了扶貧調研。
4、扶貧范圍擴大、標準和目標提高空前。新階段我省扶貧攻堅主戰場為38個縣,比原21個貧困重點縣擴大80.9%;扶貧標準由過去的1196元提高到2300元,與國家扶貧標準一致,扶貧標準提幅達92%;最近,省統計局測定全省貧困人口為438萬,扶貧對象增加較大;扶貧總目標與國家基本一致。
作為扶貧開發的重要工作之一,“雨露計劃”以扶智的形式進行扶貧開發,是投入少、見效快、從根源上解決貧困家庭貧困的最有效途徑??萍挤鲐氁蕴峁┌l展經濟和生產平臺的形式進行扶貧開發,是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輻射帶動貧困農戶穩定脫貧致富的重要手段。國家和我省的扶貧開發綱要都將“雨露計劃”、產業扶貧作為扶貧開發的重要舉措;2012年中央1號文件把培養新型、高素質農業人才和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作為科技興農的重要措施。因此,“雨露計劃”和科技扶貧在扶貧開發中的重要意義、重要地位、重大作用不言而喻。
二、前一輪扶貧開發“雨露計劃”和科技扶貧的成果
前一輪十年的扶貧開發,我省的“雨露計劃”和科技扶貧工作,為全省扶貧開發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這些成果凝聚了全省“雨露計劃”和科技扶貧工作者的心血與汗水。
(一)“雨露計劃”的成果
1、培訓成果。截止2010年,十年全省實際累計培訓30.73萬人,其中:“轉移培訓”累計23.91萬余人,轉移就業人數23萬人,轉移就業率96.19%;“職業教育”累計1.59萬余人;“實用技術”累計5.23萬余人。
2、投入巨大。2001-2010年,全省共投入培訓補助資金13734.33萬元,其中:培訓專項補助資金為12160萬元;由于贛州、九江、南昌等地自主加大了培訓力度,培訓非專項補助資金總額為1574.33萬元。各類培訓補助資金投入情況為:“轉移培訓”累計10008.14萬元,“職業教育”累計2772.08萬元,“實用技術”累計954.11萬元。
3、扶貧成效顯著。一是增收明顯,真正實現了“培訓一人,脫貧一戶”的扶貧目的。據統計,培訓轉移就業后的人均月收入,全省由2005年的500元提高到2010年的1200元,高者達3000元以上。二是創業有成,示范效果明顯。培養了一批創業能人和專業大戶。
4、技能與素質明顯提高。新生勞動力(兩后生)經“職業教育”培訓后,獲得學歷證書和技能等級證書,其勞動技能和素質明顯提高,就業穩定且收入較高。比如:南昌女職的畢業學員被中央軍委、人民大會堂錄用;興圉縣貧困學子羅輝模具專業畢業后于2008年就業于江蘇常熟市柯馬特殊裝備有限公司,2009年,該學員連續四次參加公司技術大賽均獲冠軍。
5、創造了品牌效應。一是建市了省、市、縣三級品牌培訓基地。如省級培訓基地——南昌女職,其“女子教育、女子扶貧、傳承文化”的辦學理念和“為了中國未來母親的教育事業,培養高素質淑女型專業人才”的教育目標,以及高就業率而成為全國名校。二是培育了一批優勢專業。如在全國享有盛譽的南昌女職的“中國茶藝”專業等。三是創造了在全國知名的勞務品牌。如“吉安菜農”、“橫峰縫紉工”、“宜春焊工”、“贛州鐵路乘務員”和“資溪面包制作”等等?!坝曷队媱潯钡钠放菩?,為我省扶貧開發創出了形象、創出了聲譽。
(二)科技扶貧成果
我省科技扶貧項目,基本實現了“上一個項目、推動一個產業、帶動一片農戶”的科技扶貧目的,為優勢農林產業和特色優質品種的發展、促進貧困地區農業經濟發展和貧困農戶脫貧致富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扶貧、生態效益。
1、建設和投入成果。截止2010年,全省實施科技扶貧項目共169個。科技扶貧項目資金總投入29362萬元,其中:國家級2359萬元,省級3041萬元,地方配套和自籌資金21257萬元。
2、主要效益。一是扶持、發展和壯大了當地優勢產業及其特色優質品種。如贛南的臍橙、南豐蜜橘、廣昌白蓮、吉安縣的橫江葡萄、永修和樂安的蠶桑、各地的有機大米、茶葉、畜禽漁養殖等。二是扶貧企業成為當地龍頭企業、支柱產業。三是新技術、新品種得到了較大的推廣與發展。四是經濟效益巨大。據統計,全省科技扶貧項目年均增加效益19530萬元。五是扶貧效益顯著。據統計,科技扶貧項目直接受益農戶14萬余戶、受益人數62.4萬余人,輻射農戶和人數則數倍于此。
4、開創新模式。開創了“主題科技扶貧活動”新模式。2009年在贛州于都縣成功舉辦了“科技扶貧興產業,連片開發惠萬家”主題科技扶貧活動。2010年在全省洪澇災害嚴重之一的峽江、南城及時舉辦了“災后重建、恢復生產、科技幫扶”主題科技扶貧活動;同年,選擇環鄱陽湖10個縣舉辦“融入鄱湖建設,實現生態扶貧”主題科技扶貧活動。由于將科學技術直接下鄉入戶,為當地農戶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科技扶貧活動受到熱烈歡迎。有關主流媒體《光明日報》、《江西日報》、江西衛視等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擴大了我省科技扶貧的帶動力和影響力,為全省科技扶貧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幾點意見與要求
新階段扶貧開發攻堅戰已經打響。因此,作為扶貧開發工作者,對新階段的扶貧開發,要有清醒地認識,要提高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當前新階段扶貧開發大好形勢下,結合當前國內政治形勢,提幾點意見和要求。
(一)加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
一是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政治素養。三十年來,改革開放為國家、社會創造了巨大的財富,我國人民的生活因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形成了新的社會利益格局和矛盾。當前,雖然國家的社會政治、經濟形勢一片大好,黨中央、國務院對因利益格局變化所產生的一些矛盾、問題一直予以高度重視并努力化解和積極解決,但由于種種原因,這些矛盾和問題仍對國家政治、社會和人民群眾的生活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要求大家努力學習有關黨的方針、政策、路線的文件,學習改革開放理論,從而提高政治素養,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二是要加強業務理論和知識學習,努力提高業務能力與工作水平。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工作水平高的扶貧和移民干部隊伍,乃是我省扶貧開發事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
(二)深刻理解把握新階段扶貧開發的精神實質
1、要全面理解把握中央和我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的主要精神。主要是理解把握國家和我省扶貧開發的形勢、重大意義、總體要求、方針政策、重點工作等。用中央和我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提高思想認識,增強搞好新階段扶貧開發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統領我們的扶貧和移民工作。
2、要全面理解把握國家和我省新階段扶貧開發的戰略部署。主要是理解把握國家和我省扶貧開發的“扶貧開發綱要”,即新階段扶貧開發的目標任務、扶貧標準、扶貧對象、扶貧攻堅范圍、重大舉措和組織領導等。從而制定有力措施、明確工作職責、確定行動步伐,扎實推進各項扶貧工作,確保新階段扶貧開發目標任務的完成。
(三)扎實推進“雨露計劃”工作
“雨露計劃”工作,就是通過培訓,不斷提高貧困勞動力科學務農、轉移就業、創業致富的自我發展能力和素質,增強貧困戶立足自身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1、健全完善“雨露計劃”培訓機制。要按照省辦制定的“雨露計劃”實施操作規程,開展“雨露計劃”工作,促使培訓管理規范化、程序化、明細化。各地要健全和完善“雨露計劃”工作各項管理制度,確保“雨露計劃”健康發展。
2、高度重視培訓質量。要以培訓質量、轉移就業和穩定就業作為“雨露計劃”工作的生命線。確保培訓質量,一是瞄準培訓對象;二是要根據市場用工需求和培訓對象意愿確立培訓專業;三是要切實開展監督檢查和跟蹤問效,避免出現問題,發現問題及時予以處理,不斷總結經驗,務實求效開展培訓;四是對培訓基地實行動態管理,促使其提高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
3、切實加強資金管理。要健全和完善培訓補助資金管理制度,規范操作,嚴格按照補助資金發放規定予以發放,杜絕各種違規違法現象的發生,確保培訓補助資金的安全和效用。
4、大膽探索、開拓創新。在過去的培訓工作中,各地已經進行了大膽探索,創造了許多成功的培訓機制與培訓模式。如九江市、上饒市、吉安市萬安縣在發達地區與當地教育機構聯合開展辦學;吉安市對“職業教育”實行單獨辦班和掛牌宣示;贛州市通過“四庫”建設對培訓全過程進行有效管理;各地對“實用技術”培訓進行送教上門,向貧困戶發送農業技術資料,等等。省辦對此予以鼓勵和大力支持,并要求各地大膽探索、開拓創新培訓機制與培訓模式。
5、加強品牌建設。品牌建設包括“品牌培訓基地、品牌專業和品牌勞務”三個方面。通過創新培訓機制和模式,以及培訓品牌的建設,開創我省“雨露計劃”工作新局面,走出一條具有江西特色的“雨露計劃”培訓新路。
6、確保2012年任務完成。一是要確保省辦下達的2012年“雨露計劃”培訓任務;二是“雨露計劃”實施方式改革試點縣在確保任務完成的同時,要認真進行總結,為在我省擴大試點范圍提供寶貴經驗;三是各地要認真開展“一村三師”工作,積極選送貧困女生到南昌女職接受該校的“茶藝、幼教、電子商務”品牌和熱門專業的培訓。
(四)認真抓好科技扶貧項目建設
科技扶貧對發展貧困地區經濟,幫助貧困農戶發展生產、增收脫貧致富具有重要作用。各地要切實抓好科技扶貧工作。
1、優選科技扶貧項目。要以科技含量高、優勢產業、特色優勢品種、產品市場前景廣闊、扶貧效益和經濟效益突出為標準篩選科技扶貧項目。
2、加強監督檢查。要大力開展對科技扶貧項目的監督檢查。一是確保項目按時按質建成;二是督查扶貧功能的建設,確保項目扶貧作用的充分發揮;三是監督檢查科技扶貧補助資金的使用,確保按補助規定撥付和科技扶貧資金的安全。
3、建立新型科技扶貧工作機制。省辦擬推行省、市、縣三級共同進行科技扶貧的工作機制,即促使科技扶貧工作實現“三聯、三促、三提高”。
4、確保完成2012年工作任務。按照國扶辦的部署,省辦今年擬建設“農作物實施營養液”和對貧困農戶推行“低碳節能(節能燈)”兩個科技扶貧項目。項目一旦實施,項目單位務必認真組織實施,抓出成效。此外,省辦將在全省打造20個科技扶貧致富示范點。各地要根據經濟效益和扶貧效果好、輻射范圍廣、發展潛力大的原則進行篩選,使之真正成為科技扶貧致富的示范項目。
(本文系2012年4月17日江西省扶貧和移民辦黨組成員、副主任彭林森在全省“雨露計劃”暨科技扶貧工作培訓會議上的講話。題目系編者所加,發表時略有刪節。)
責任編輯: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