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時節,不像往年雨紛紛,筆者在江西省上猶縣五指峰鄉高峰茶葉基地里看到,在歡聲笑語中,成群結對的茶農正在采摘清明茶。
高峰茶廠鐘文廠長告訴筆者,受罕見的持續陰雨寡照天氣影響,上猶今年茶葉成熟時間較常年推遲了一個星期左右,由于今春的雨水充沛,茶葉產量較去年有顯著增加。這一情況造成茶商和茶廠集中采茶壓力陡然增大,勞動力供不應求情況較為嚴重。由于勞動力成本、農資價格和資金成本上揚等三大因素,茶葉市場價格上揚已成必然趨勢。預計今年產值同比增長可達15%左右,茶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的作用明顯提升。
上猶是贛南著名的“茶鄉”,是全國有機茶標準化生產示范縣,全縣有茶園面積6萬余畝,年茶葉總產量達1000余噸。近年來上猶縣圍繞“農業抓產業、產業抓特色、特色抓茶葉”的產業發展方針,狠抓特色產業發展,通過產業培育和各級部門的幫扶,茶產業已成為該縣農民增收的一項支柱產業。上猶在扶持茶產業發展過程中主要做法有以下幾點。
一是思路清晰。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拓展面積和提升品質為重點,采取政府主導、部門扶助、社Lv15WQy9/Wu7Vh4sy9fxkuYepWoWNuX92DxpMlVKUvE=會參與、形成合力,具體說就是“政策拉動、大戶帶動、干部撬動”的措施,培植龍頭企業,推進品牌創建工程,提升綜合效益。制定了“從2009年開始每年新開發茶園1萬畝,到2013年全縣茶園面積達8.3萬畝。”的產業發展規劃并強力推動規劃實施,取得了良好成效,茶園面積逐年增加,茶葉產量逐年提高。
二是保障有力。成立以縣長為組長,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和縣人大、縣政協各一名副職及縣茶葉協會會長任副組長,縣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產業建設領導小組;成立了茶葉開發辦公室;形成由縣四套班子領導和部門分別掛點聯系1個鄉鎮或基地的掛點聯系機制;實行計劃任務倒排式管理。加強涉農產業資金扶持。每年整合扶貧移民、林業、農業綜合開發等部門資金2000萬元以上用于扶持茶葉產業發展。對連片新開10畝以上和連片低改30畝以上茶園免費提供茶苗及肥料資金補助;新開100畝以上連片茶園的每畝扶持600元現金補助(含茶苗),同時免費提供技術指導服務。
三是龍頭帶動。按照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和“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思路,上猶重點扶持了梅嶺茶廠、猶江劍綠公司、五指峰茶場、寶生園公司、綠宏實業、華龍科技等眾多龍頭企業,啟動了“上猶綠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工作。截止目前,全縣有茶場96家,制茶企業14家,年產茶量1016噸。
四是創新機制。在茶葉發展實踐中,上猶縣改變以往家庭分散經營的種植模式,創新了機制。一是創立“五統一”機制,即龍頭企業按照“五統一”標準為種植戶提供優質服務:統一平價供應種苗、藥、肥等生產資源,統一組織技術培訓,統一標準化生產,統一協調采摘,統一按合同收購。二是龍頭企業專門成立了產業黨小組,明確了黨小組各成員的權利、義務,建立了學習活動制度。三是創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并建立健全了財務管理制度、利潤分配管理制度、民主監督管理制度、生產經營管理制度、組織活動制度等。
五是科技支撐。為有效推進茶葉產業發展,上猶縣積極與國家、省、市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全面推廣良種良法培訓,嚴格實行畝木由政府集中采購和苗木市場準入制度,建立產學研基地,著力增加茶葉產業的生態與科技含量。先后舉辦“江西上猶茶葉論壇”等活動,邀請知名專家教授做客上猶講解茶文化和品牌推廣,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產業發展顧問,為茶葉發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六是創建品牌。上猶的“上猶綠茶”系列產品各俱特色,屢獲殊榮。其中“梅嶺劍綠”、“梅嶺毛尖”在中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上分別獲得金獎、銀獎;成為首屆世界農業大會特貢茶,APEC(亞太經合組織)大會專用茶;“五指峰銀毫”、“云華云片”等名優茶在名茶評比中也有不殊的表現。以猶江綠月食品有限公司和梅嶺有機茶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猶江綠月劍綠茶”、“猶江綠月毛尖茶”、“梅嶺劍綠茶”等為代表的上猶綠茶在上海世博會江西館參展,并在江西衛視天氣預報節目中推廣品牌。上猶綠茶已經成為該縣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
通過走訪,上猶的茶產業發展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對促進農村產業發展提升農業經濟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筆者提供幾點建議以茲共勉,一是充分發揮合作社的作用,在“公司+農戶+專業合作社+市場”四位一體的生產經營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特別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健全產品QS認證,顯得十分重要,必須規范健康運行。二是研究解決好企業融資的問題,把這個事情作為金融企業、茶葉企業、政府共同的事情,站在全局的高度,形成重要共識,解決發展資金難題。三是制定收購農戶茶葉的最低保護價和農業保險制度,保障茶農的最低效益和提高抗風險能力。
[作者簡介]
周穆勇,江西省上猶縣扶貧和移民辦公室干部。
責任編輯: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