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以研究市民健康管理為目的,利用信息化技術建立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為基礎,涵蓋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衛生決策信息系統的整體城市的區域醫療衛生綜合性信息化的服務平臺,構建市民從健康服務到疾病診療,再到康復的診療康復管理信息鏈,最終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區域協同醫療、終身健康管理和一體化網絡醫療。
關鍵詞:信息技術 社區居民 健康管理
中圖分類號:TP72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9(a)-0002-02
健康管理是對個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預測和預防的全過程。目前國內的健康管理的內容大體由健康恢復、健康維護、健康促進三大部分組成,為了更完整的建立社區居民健康檔案,推進社區居民健康管理,建立資源共享的區域醫療成為重點。
1 我國區域醫療信息化發展現狀
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區域衛生信息化成為當今世界發展潮流。區域醫療的關鍵是信息整合,在過去十幾年的信息化建設中,醫院都是各自建立獨立的信息系統,很多應用系統都是定制開發的,沒有統一的信息標準。2010年以來衛生部全面推進新醫改,利用信息網絡和通信技術,使一定區域內各種衛生相關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實現衛生信息資源的交換、存儲和共享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成為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其中規范、標準的統一,尤其是數據標準化變得尤為重要。目前已有的《基于居民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指南》、《健康檔案基本架構與數據標準》、《健康檔案基本數據集編制規范》等標準、規范的出臺為各地區的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提供了統一的標準,也為后續的區域間信息共享、交換提供了有力保障。
2 鎮江區域醫療改革實踐探索
鎮江作為全省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根據《中共鎮江市委 鎮江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力圖通過改革,達到“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提高醫務人員積極性、提高社會滿意度,降低醫療服務成本和費用”的目標。近兩年鎮江市以集團化為載體探索公立醫院改革途徑,依托江蘇江濱和江蘇康復兩大醫療集團進行資源整合,充分利用和優化配置現有醫療衛生資源,扶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大力推進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分工協作機制形成,同時鼓勵、引導兩大醫療集團通過合作、托管、兼并、新建等方式進入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大力推進市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標準化建設,有效落實“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
3 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內容
從健康衛生服務角度出發,將物聯網技術等科技手段應用于衛生健康服務行業,在鎮江市建立覆蓋全市的包括電子病歷、醫院間服務互認、醫保互通、網絡健康教育與咨詢等系統的數字化醫療衛生信息服務中心,形成統一的標準化電子醫療信息采集、存儲、共享技術平臺,實現多個醫院間信息互通、雙向轉診、結算簡便的統一模式,構建形成管理機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體化服務體系。體系建設結構圖如圖1所示。
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 區域衛生信息平臺
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是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核心,主要以建立居民健康檔案(EHR)為核心,將區域內的社區衛生服務系統、醫療機構智慧醫院系統、公共衛生業務平臺進行標準化、規范化的技術整合,實現區域內居民健康檔案數據的共享,解決目前健康衛生服務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島”現象。
3.1.1 居民健康檔案系統
居民健康檔案系統以區域內健康檔案信息的采集、存儲為基礎,連接區域內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及各類業務應用系統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的區域衛生數據中心和公共服務信息平臺。能夠滿足健康檔案共享跨機構、跨組織甚至跨區域的業務特點,采用無侵入式的異構系統集成、標準化的數據轉換等技術,為實現市民卡一卡通、雙向轉診、遠程醫療、網上預約等增值服務提供了強大的數據基礎。
3.1.2 綜合衛生管理與決策系統
綜合衛生管理與決策系統遵照衛生部頒布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指南(試行),結合鎮江市衛生管理需要,滿足鎮江市衛生局領導和各業務科室對公共衛生、衛生資源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管理的需求。具體為:(1)整合平臺產品,實現統計報表的快速開發及直觀展現,提高領導對區域衛生數據的可及性,提升科學管理與決策水平。(2)實現集社區診斷、社區衛生綜合統計為一體的社區綜合管理功能,提升領導對社區的評價能力。(3)定義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各類工作行為的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形成最終的績效數據,并智能計算相應的經費補償機制,實現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待遇發放有據可依,有根可查。
3.1.3 業務協同系統
業務協同系統構建信息共享的醫療衛生業務協作網絡,實現市民在各醫療衛生機構間(醫院與醫院之間,醫院與社區中心之間,社區中心與社區中心之間)診療資料全面共享和交換,包括電子處方、電子申請單、電子報告、電子醫療文書等等,實現雙向轉診和雙向服務。完成市民卡就診、健康查詢與服務(一卡通)、雙向轉診、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系統(一單通)預約掛號和預約檢查、健康服務。
3.2 社區衛生服務系統
社區衛生服務系統提供以居民健康為核心,以家庭為主體、以社區為范圍、以需求為導向的社區衛生服務,確保對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的覆蓋,滿足社區基本醫療服務和兒童保健、婦女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傳染病報告、重型精神病管理、健康教育服務、免疫規劃等衛生服務需求。此外,通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支持一單通、雙向轉診、醫院病案首頁查詢等區域衛生協同業務。
3.3 智慧醫院系統
通過移動監護、無線查房、遠程監控等方式,構建醫院的無線信息化系統,保證診斷和治療更高效更便捷。同時建立“醫患通”服務平臺,實現醫院(科室)與患者即時溝通。將醫院信息系統與社會性通訊系統相融合,實現跨網通信,將醫療服務延伸到院外,充分體現了主動醫療和患者關懷的理念,實現醫患溝通的自動化、程序化和人性化,克服了時空限制,為醫患溝通架設了一條綠色通道。
4 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意義
通過區域醫療信息化項目的實施,在本市達到以下目的。
(1)以病人為中心,依靠兩大集團的技術和管理力量,扶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大力推進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分工協作機制形成,切實解決病人看病難看病難(信息化)和貴(雙向轉診和檢查互認)的問題。
(2)以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為紐帶,加強市衛生局、醫保中心、各級醫院和社區中心間的縱向聯系以及同級醫院之間的橫向聯系。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以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為核心,實現市民卡一卡通、雙向轉診、病案首頁共享、文字型檢查檢驗報告一單通與社區系統及智慧醫院系統產品的對接,使區域內各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資源共享和醫療業務協同;衛生局可以及時掌握各項衛生業務進展情況,全面了解區域衛生統計信息,構建形成管理機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體化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 范玉成,顧星,劉淮虎.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健康管理協同模式分析[J].中國衛生資源,2011(5).
[2]張民莊,張子良,陸芹,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網絡化健康管理的探索[J].社區衛生保健,2010(2).
[3]辛小霞,吳汝明,郭清順.基于SOA的醫療信息共享與交換平臺建設思路[J].中國教育網絡,2007(28).
[4]池捷,時長城,韓雄,等.區域性臨床醫療與健康檔案信息交互共享平臺的建立和應用[J].中國數字醫學,20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