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老齡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走進了我們的生活。面對日益龐大的老年群體,我們該如何在公共環境設計中做出應對性的反應?本文通過對唐山市公共環境空間存在的問題,分析唐山市城市公共環境設計發展思路,從而為老齡化趨勢下唐山市公共空間設計提供依據,凸顯唐山“宜居靚城”的美譽。
關鍵詞:城市公共空間 老齡化 唐山 空間環境設計
中圖分類號:C9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9(a)-0184-02
1 唐山市城市公共空間老齡化設計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唐山市近幾年在公共環境設計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得到了公共環境的大面積改觀。但站在日益龐大的老齡化趨勢下思考公共環境設計的問題卻很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無障礙設計不完善,如廁所的數量、形式、扶手的設置;無障礙的通道覆蓋面窄,沒有實現輪椅的無障礙通行;無障礙的標志欠缺等。(2)城市建設規定了公園分布的標準,即步行5分鐘一個小公園,15分鐘一個大公園,這種公園分布體系更適應老齡人的戶外要求。從唐山市的公園分布情況看,市級、區級公園尚可,但小公園遠沒有實現這樣的要求。(3)在公共活動中,活動相互干擾,開放性的活動場地少,也非常突出。(4)存在著一定的的安全隱患。如地面的材質過分光滑,有些地域過于封閉等,都成為威脅安全的因素。(5)唐山市的公共環境中,設計的專屬性嚴重缺乏,地域特色不明顯。
2 唐山市公共環境設計思路探析
2.1 深化無障礙的環境設計
老齡人由于運動能力衰退使老年人行動困難,害怕有高差的地面,特別是對臺階、溝欄等表現出反感情緒;視力的下降和記憶力的減退使他們渴望明顯的戶外標識和方便觸摸的引導設計。以這些需求為依據,運用無障礙設計的理念,創造良好的環境。
2.1.1 無障礙道路
當活動場地與地面有高差時,應在設置臺階的同時設置有欄桿扶手的無障礙坡道,以此服務于那些垂直運動能力差、行動遲緩以及坐輪椅的老年人。需要注意的是,無障礙坡道的形狀、寬度、長度、坡度、轉彎處設置以及扶手的相關參數設計應該嚴格執行或參照我們國家無障礙設計規范和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的相關內容。唐山市鳳凰山公園的某些部位和唐山紀念碑廣場采用坡道和臺階共存的手法,做的比較到位。另外,對于臺階的警示也成為人性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可以采用改變踢面的顏色或是在臺階出現高差的部位用色帶、界磚加以標識的處理手法,這樣就可以在老人行進的過程中,大大降低由于疏忽或是眼神不好引起的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2.1.2 無障礙設計各種標識
唐山的公共環境無障礙標識非常欠缺,在對唐山市公共環境的調研過程中,沒有找到任何無障礙的標識,說明人性的關懷還沒有徹底落實到位,唐山市的城市公共建設在這個問題上還需要大跨步的跟進。
2.2 安全性的設計
2.2.1 夜間行走安全—— 照明
由于老年人視力的下降,他們需要比年輕人更高強度的光照才能看清身邊的事物。因此,在公共環境中應設置足夠照度的照明設施,還應在道路的兩側等間距布置庭園燈、路燈等照明設施,充分保證他們能夠看清人行道路,防止摔倒。照明時盡量采用光線向下的照明設施,而不是光線向上或向外的照明設施,以避免眩光刺激老年人的眼睛,使他們頭暈目眩。
2.2.2 地面材料和鋪裝方式的選擇
地面鋪裝(包括道路)應選擇防滑、無眩光的材料,并注意道路的平坦。像琢面花崗巖、經過防腐處理的松木棧板、卵石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也可以采用混合鋪裝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豐富。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拋光面的花崗巖,但要注意不可集中使用,也不可比例太大,一般控制在5%以內。另外還要注意材料間的順暢連接,不至于形成安全隱患。在鋪裝方式上,最好大面積的鋪筑,點步石的鋪裝方式限定了步幅,也容易發生磕碰,在老年人的環境設計中,應該盡量杜絕。
2.3 恰當規劃老年人活動場地
由于老年人的大部分戶外閑暇活動都在居住區的活動場地進行,所以為老人們合理地規化活動場地尤為重要。活動場地規HkhVb9xhA6j56cO3fyHZaeqBNn9ZSjwstJAV1bvJSzQ=劃包括場地位置和場地面積的規劃、場地內各類型空間的營造,還包括針對老年人運動能力下降所必需的安全性設計。活動場地設置不宜過于分散,可以增加老年人交往機會的成組和群體活動產生,也容易使記憶力和反應力下降的老年人很快找到活動場地。再者,如果活動場地設置在光線充足、避風、遮陽的地方。此外活動場地的面積應該充分考慮老年人群的日益龐大和他們進行群體活動的需要。
2.4 合理設置各類活動設施
健身性活動和交往性活動是老年人戶外閑暇活動的主要內容。健身性活動要求合理設置健身設施和健身結束后的休息設施;交往性活動則更側重于活動場地和休息設施的設計。此外,庇護設施和能給老人們親自動手機會的其他設施也是彌補老年人生理缺陷、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必要因素。
2.4.1 合理設置健身設施
健身設施設置是否合理關系到老年人健身運動能否順利展開,關系到老年人身體衰老的速度,健身設施的數量、位置、適合老年人的程度直接影響到他們健身活動的質量。目前唐山市的老年人的公共健身設施數量還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鍛煉需要。特別是在各類人群戶外活動集中的時段里,許多老年人根本無法獲得使用健身設施的機會,或是想使用的健身設施正在被使用中,不得不從事其他的健身活動。因此,城市空間的活動場地設計應考慮老年人對健身設施,特別是健身器材需求量日益增加的實際情況,提供數量充足的各類健身設施,增強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健身設施的位置應該選在活動場地內或集中綠地旁邊,還要陽光下和陰涼處都進行設置。鳳凰山東部的運動場環境舒適、領域感強,更能得到大家的熱衷。
除滿足數量和位置的要求外,健身設施的多樣性、是否適合老年人使用等問題也是老人們為之關心的。目前城市中部分公共健身設施未考慮老年人力量、耐力下降、反應遲鈍等實際生理特征,強度過高的健身設施會令老人無力使用,過于靈敏的健身設施又有潛在的危險,無法起到健身的真正效果。
2.4.2 合理設置休息設施
老年人在茶余飯后或健身結束后,需要一定數量的休息設施來恢復體力、聊天觀景。目前唐山市的城市公共空間的休息設施,特別是座椅存在著數量短缺、舒適度差的問題。數量短缺使許多老人不得不自帶座椅出門,阻礙了他們活動的積極性;舒適度差的無靠背座椅無法滿足老年人靜坐時間較長、腰背容易酸痛的生理需要。此外,石質和鋼質座椅由于傳熱速度快,夏天過熱、冬天過涼,都不適合對環境適應能力差的老年人休息,較低的座椅會使老年人覺得起身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此,導熱率低的木質或是玻璃鋼材質是比較理想的表層材料。兩側加上扶手的座椅,可以提供起身的力量支撐,為他們提供更為人性的關懷。
就休息設施的位置而言,應該選在活動場地周圍以及道路兩邊陽光充足的地方,或是公共空間的入口,既便于老年人就近使用,又能滿足他們喜歡陽光的舒適性要求。
2.4.3 合理設置庇護設施
老年人由于行動能力、記憶力的下降,老年人更容易受到炎熱、寒冷和強光的影響。因此,老齡人的活動場地、集中綠地以及主要道路兩側應該有能為老年人遮風擋雨的庇護設施,可為老年人提供避寒、遮陽和光線柔和的場所。這些設施往往和座椅結合,也能在心理上為老年人提供心理上的安全環境。這些庇護場所往往成為公共環境中老年人相對集中的地方。目前唐山市的公共設施建設對于公園如大釗公園、鳳凰上公園能夠大體滿足要求,但對于其他公共空間而言,如廣場仍舊缺乏此類設施,迫切需要廊、亭、榭、花架等園林建筑解決這一問題。另外在庇護設施的風格上,要注意協調一致。庇護設施與座椅的結合上,要處理好關系。
2.4.4 合理設置公共廁所
針對唐山市公共環境中廁所存在的數量少,設計不科學的現象,應該從以下方面加以改善。首先,適當增加公共廁所的密度,使老年人不至于出現尷尬境地;其次,在廁所的設計上,盡可能將現有的全部蹲式廁位,改造成既有蹲式廁位又有坐式廁位、又有殘疾人廁位的形式,滿足不同的人群要求;再次,在墻壁上設置堅固的拉手,老年人在站起的時候提供力學的支撐;其次,在廁所地面的材料選擇上,盡量避免反光度高、非常光滑的材料,如瓷磚、大理石、花崗巖等,最后,公共廁所的良好衛生條件、通風條件也是必須的。
2.5 加強城市公園布局研究
唐山市城市公共空間公園的布局上應適應城市發展的新趨勢,進行合理調整。在公園的布局上,應結合老年人口的分布現狀,把老年人的休閑作為重點考慮的因素,合理確定休閑空間的位置和規模,形成完善的空間等級體系,基本達到星羅棋布、分布均勻。
總體上要適當增加綜合公園,補充區域性綜合公園,配套居住區級公園,完善小區游園的建設,形成等級合理、層次分明的公園分布體系。
2.5.1 綜合公園
唐山市綜合性公園有南湖公園、大釗公園、鳳凰山公園、大城山公園、彎道上公園、陡河帶狀公園等六座,分布欠均勻,所以在今后的建設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善:在鳳凰新城的建設中,應增設綜合公園,主要滿足區域內老年人及其他居民休閑的需要。中心主城區內可采取見縫插針、改建、擴建的方式,完善現有的設施,彌補現在公園分布的不均衡現象,特別是對城區西南部、東南部、西中部、北部、東北部綜合性公園的建設。綜合性公園的布局不僅要考慮人口、交通等條件,也要考慮現狀土地資源、自然資源的制約因素,重點應在改擴建以及郊區交通便利的地段建設為宜。
2.5.2 社區公園
由于老年人的休閑步行活動半徑很小,因此,應把社區公園的建設作為老齡化城市公共空間今后發展的重點。對于社區公園的建設,應該本著規模小型化、類型多樣化、布局分散化的原則來進行改善。針對老小區,應該在改擴建上下功夫,拆除私搭亂建,為在社區公園營造盡可能多的公共場所,見縫插針的開展社區公共空間的創造;在新小區的建設上,應加強社區公園的規劃和建設。無論老小區新小區,都要全面、深入地調查分析區域周邊公園的現狀和老年人口的狀況,合理規劃。同時,應充分結合現有綠化廣場、街道游園及單位附屬綠地的建設,形成一個不同空間尺度相互補充、功能完善的休閑空間體系。
2.6 合理布局各種活動性質
活動本身是有著不同的空間環境的層次要求的,有的活動需要相對開放的環境,如扭秧歌,集體舞;有的活動需要半公共半私密的環境,如健身、下棋、打牌、打麻將、吹拉彈唱等,有的活動需要相對私密的環境,如聊天等。所以,在老年環境的設計上,要充分考慮到這些不同的活動的性質,以及對于空間環境層次的要求,才能很好的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另外,在空間布局上,還要結合不同的空間性質進行,一般的情況下,私密性的活動一般安排在空間的盡頭,與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間相毗鄰,空間的臨近入口的地帶安排公共性的活動,內部與半公共半私密的活動空間毗鄰。當然,這種處理手法也非定式,只要把各種性質的活動區分開來,使各種活動有機聯系在一起,活動之間不相互妨礙,在每一個空間老年人都感覺到很舒適,就是成功的設計。
2.7 加強人文環境的塑造
地震可以摧毀一座城市,但是摧不毀一座城市的文化。唐山的文化源遠流長,創造了令世人舉目的文學、藝術等有形的遺產和無形的遺產,皮影、陶瓷、評劇、鋼鐵、板栗、曹妃甸等等。但在今天的城市,我們似乎感覺不到唐山的性格和她的歷史,沒有地方特色而言。因此,加強唐山市人文環境的塑造對于城市公共環境來說,迫在眉睫。
對于人文環境的塑造,可以以雕塑的形式來體現。題材可以是這些令我們引以為榮的皮影、陶瓷、鋼鐵等;還可以通過對地方材料的運用來加強城市的人文感。對于唐山這個工業城市而言,陶瓷、鋼鐵、煤炭等是比較典型的材料,我們可以運用這些材料來構筑公共環境,當老人們耳熟能詳的事物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的時候,那種親近感和自豪感不言而喻。當然在對地方材料的運用上避免過于生硬,否則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
開灤礦山博物館采用舊機器的雕塑手法,喚起了人們對曾經歲月的懷念;建設路北口沿岸、會展廣場等采用陶瓷材料,或是采用皮影形象的藝術處理手法,很好的代表的新唐山的人文文化,這些手法,給我們帶來了設計上的借鑒。
唐山這座城市有著她獨特的歷史、文化和風貌。城市公共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承載著這種歷史、文化和風貌。即將到來的老齡化的趨勢,為城市的公共空間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須從設計的角度來妥善處理出現的新問題。但無論怎么設計,設計的宗旨就是要運用“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基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行為特征,妥善處理好老齡化趨勢下種種問題,建成環境要能吸引、鼓勵老人加入其中,把新唐山真正建成人民的幸福滿意之都。
參考文獻
[1] 徐磊青,楊公俠.環境心理學[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
[2](丹麥)揚·蓋爾.交往與空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3]胡仁祿,馬光.老年居住環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5.
[4] 尹亞坤.適宜老年人的公園綠地規劃設計研究—— 以石家莊市公園綠地為例[D].河北農業大學,2008.
[5] 王江萍.老年人居住外環境規劃與設計[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