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計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會計人才不僅應具有扎實會計理論知識,還應具有熟練的動手操作能力,實踐教學在會計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但還存在著對會計實踐性教學這樣那樣的片面性理解,致使會計社會實習得不到重視,實習效果差,筆者針對當前中職會計專業社會實習的困境,提出了綜合的解決策略,分別從改革課程教學模式、加強校內實習管理、加強校企合作、開發校辦實習基地和強化師資隊伍素質共五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字:中職會計 校外實習 困境 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9(a)-0192-01
隨著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步伐加快,中職會計也順應了時代的潮流,更新中職會計教學理念,堅持以需求為依托,深化會計教學改革,為當地的經濟建設培養出會計核算人才和會計事務管理人才,然而,會計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會計人才不僅應具有扎實會計理論知識,還應具有熟練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實踐教學在會計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筆者就中職會計專業學生校外實習的困境與解決策略進行探討。
1 中職會計專業學生校外實習的困境
對中職的會計專業學生來說,動手能力強是他們競爭的主要優勢,也是他們在社會上的立足之本,然而,理論教學占主導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響著中職會計教育,這無論在課程設置、教學課時安排,還是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等方面都表現的很明顯,盡管中職會計教師已認識到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還存在著對會計實踐性教學這樣那樣的片面性理解,致使會計社會實習得不到重視,實習效果差。當前,中職會計專業實行社會實習主要有如下幾種情形。
1.1 不進行社會實習,用校內模擬實習代替社會實習
會計專業實習有三個層次的作用,它們分別是第一層次的驗證式實習、第二層次的理解式實習和第三層次的全面提高式實習,中職學校實行社會實習是使會計學生接觸社會,參與社會工作,在認識社會的同時認識自己,在進行工作中鞏固專業知識,真正做到產教結合,鍛煉社會工作能力,而校內會計實習雖然模擬真實的企事業日常經濟業務進行會計核算,但是缺乏真實的社會環境和人際關系,所以,開展校內會計實習很難提高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和辦事能力,它應該屬于第一層次的驗證式實習和第二層次的理解式實習,由此可見,校內模擬會計實習是不能代替社會實習的作用。
1.2 偷梁換柱式的社會實習,即安排學生從事與所學專業無關的社會實習
當前,有很多中職學校定期組織大規模的會計專業學生到企業進行生產實習,從事生產工人的崗位,做一些與會計專業所學知識無關的工作,無法鞏固會計專業理論知識,無法提高會計專業實際操作能力,這樣的社會實習只能是一種生產工人的生產體驗。
1.3 走馬觀花式的社會實習,即定期組織會計專業的學生到企事業進行參觀式學習或調查式學習
這類形式的實習由于停留時間短,無法深入地學習,只能看到問題的表面,可作為校外社會實習的補充,但用參觀式或調查式實習完全代替社會實習是不可取的。
1.4 師徒幫帶式的社會實習,即每個實習單位接收幾個會計專業的學生,由實習單位指定財會人員擔任師傅,一個師傅負責幫帶幾個實習學生
這類形式的實習由于小型化的實習,實習效果好,是理想的社會實習模式,但每個實習單位不能承擔更多的實習學生,所以每完成一次社會實習需要很多這樣的實習單位,由此可見,目前這種模式很難實現。
1.5 集中大規模式的社會實習,即選擇幾間實習單位,然后分批大規模地安排會計專業學生進行實習
這類形式的實習由于粗糙化的實習,實習效果差,但它可以解決中職會計學生的社會實習去向問題,所以它是當前主要存在的社會實習模式。
2 中職會計專業學生校外實習的解決策略
2.1 大力進行課程改革,實行會計課程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理實一體化教學,就是在教學中邊講理論邊實訓,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對會計課的感性認識,又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使學生輕輕松松的學到了知識,為將來的頂崗實習打下堅實基礎。會計是一門實戰性很強的管理學科,會計理論是從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而現在實行會計課程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是會計課程的回歸,當教師講授會計知識時不再區分理論課與實習課,會計理論傳授直接用真實的案例進行評講,一邊講解一邊進行實際操作。
2.2 加強校內實習管理,加大校內模擬實習企業的社會性和模擬實習資料的仿真度
首先,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為了給學生更多的實習實訓機會應建立會計手工模擬室、會計分崗位模擬室、會計電算化模擬室、ERP沙盤模擬室等,做到每門專業課都有實訓機會,每個班都有實訓機會,每位學生都有實訓機會,各實訓室應根據各科、各班的情況配置好足夠數量的用品用具;其次,實習實訓室應購置好全真規范的憑證、賬簿,一式多聯的原始憑證,如:收據、發票等;再次,在這樣一個信息的時代,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新政策、新法規不斷頒布與更新,這就迫切要求會計實訓資料順應經濟環境的變化,及時更新內容,做到實訓資料與時俱進性;其次,加大校內模擬實習企業的社會性,使模擬企業具有真實的人際關系,學生通過實習不但掌握會計知識,而且還提高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和辦事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另外,為了提高實訓的效果,加深對會計資料的感性認識,要求實訓資料具有高度仿真度等。
2.3 加強校企合作基地
中職教育的優勢在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中職教育要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充分體現實踐教學的特色,逐步構建和完善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依托企業,實行校企結合,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在實訓場所、設施設備上達到資源共享,從而為培養技能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2.4 開發校辦實習基地,形成教學、科研和實習一體化的模式
職業學校要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性人才,需要有高質量的實訓基地,中職學校可利用雙師型教師的優勢大力開發校辦實習基地,如: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會計服務公司,為會計學生提供對口的校外實訓基地,既可給學生現場教學,又可提供教師和學生進行社會實踐,還可為學校創收,促進了學校辦學條件改善和提高,又使學生能接觸到當前最新的財稅知識,增強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和技能,拓寬學生知識面和就業能力。
2.5 強化師資的隊伍素質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發展職業教育的關鍵,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例,中職學校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選派會計教師參加國家財稅部門組織的各類培訓,保證會計教師知識與時代發展同步,學校制定會計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制度,每年定期安排會計專業教師到合作企業或事務所進行實踐,真正培養“雙師型”的教師,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此外,引進企業中有實踐經驗的會計人員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保證會計教學與社會實際生產相結合,體現職校的專業特點。
參考文獻
[1]張曉東.人才培養與產學研結合實踐中的問題及對策[J].沈陽航空工業學院學報,2009(26).
[2]錢愛萍.“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與實施[J].中國科技信息,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