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信息化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計算機已經滲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計算機基礎亦成為各個專業必修的基礎學科。計算機的發展之神速,影響之深遠,給計算機基礎教學帶來新的問題與挑戰。計算機教學不應該傳統守舊、照本宣科,而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新形勢下,計算機基礎的教學面臨一些什么問題?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效果?下文中將就這樣一些方面展開具體的說明和分析。
關鍵詞:教學改革 后續課程 項目驅動 雙證制 校企合作 多態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9(a)-0205-01
1 計算機在當前社會中的應用與發展狀況分析
自世界上第一臺龐然大物誕生以來,計算機不斷朝著移動化、網絡化、智能化、虛擬化、界面友好化等方向發展。不論是在計算機硬件、軟件,以及用戶的應用觀念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硬件方面:計算機的體積越來越小、外觀越來越精致,平板電腦的出現更是讓人們得到一種全新的體驗,手機的智能化模糊了手機本身的概念,使得手機與計算機合二為一的趨勢成為一種可能。軟件方面:種類更多、功能更強大、效率更高、更注重用戶的體驗。觀念方面:一改傳統的方式,人們越來越多的使用網絡交水電費、購物、交換信息、娛樂、管理個人財務等,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使用計算機進行管理、生產、營銷等。
2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現狀分析
計算機的普及與廣泛使用突顯出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重要性,計算機基礎已成為各大高校各個專業的公共必修課程,通常情況下安排在大學一年級的第一學期。是一門涉及面廣、影響大、知識更新快、實踐性強的課程。該課程以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當前社會職業崗位的需求為導向。其開設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學生通過對課程的學習掌握最基本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并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做好必要的知識準備,使他們在各自的專業中能夠有意識地借鑒、引入計算機科學中的一些理念、技術和方法,能在一個較高的層次上利用計算機、認識并處理計算機應用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必然給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帶來新的思75fa04b78c4fabc360cd54617d89f2ec0eb21372209a9b36cbe05deee7593373考。目前,計算機基礎教學普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學生水平參差不齊,隨著中小學教育的發展與改革,許多學生在進入到大學之前往往就已經具備了一定程度的計算機知識,但是不同地區的學生對于計算機掌握的程度也是有著較大的差異,這就給統一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二是學校的機房設備老化速度快、軟件更新快,造成教學資源的短缺和陳舊,給作為實操性很強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制造了一定的障礙;三是教學內容、教材的變化較大,例如以前常用的辦公自動化軟件WORD2003與WORD2007在界面上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四是各行業、各企業給學生提出更高更專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學不再是傳統的知識點與技能的教學,而應該結合實際不斷改革創新。
3 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效果的措施分析
要解決當前計算機基礎教學面臨的問題,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效果,本文給出以下的解決方案和方法,希望能夠對相關方面的同行具有一定的啟示。
3.1 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并完善教學設施和教學資源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為計算機教學來說,硬件設施的設置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教學環境可以給師生提供和諧的教學氛圍。軟件的選擇,應該選擇較新較穩定的版本,對于常用有用而大綱未做要求的新增功能應該讓學生識得。教材方面,除了選擇合適的教材之外,應該結合本校本專業特征設計制作教學講義和相關資料。
3.2 保障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時俱進,改革并完善課程體系
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社會,“先生不求進步,學生也很難進步了”。首先體現在教學理念的轉變,應該明確新的教學目的,結合實際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完善課程體系,不再僅僅是完成教學大綱的傳授式、探究式的教學,而應該著力于建立職業崗位工作任務與課程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著力于建設系統科學的開放式、有特色的課程體系;著力于建立基于職業工作過程及與人才成長規律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另外還體現在應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使教師在微觀上把握計算機技能的深度和廣度,在宏觀上把握該門課程在專業中的地位、與本專業后續課程,以及與行業和企業之間的聯系。建立健全學校和企業對教師的培訓以及考核機制,積極為教師提供深造與發展的環境和機會。
3.3 采用項目驅動的方式分層次教學,變學生的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在知識更迭如此之快的新時代也顯得更加重要。由于學生不同的技能基礎和個體差異,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對難度一般的任務提不起興趣,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即使處理簡單的任務也有困難。在教學中對項目劃分層次,給學生提供包含相同知識點和操作原理但難度不同的實踐任務,由學生自主選擇,有利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應該鼓勵相關企業參與到具體教學設計中,使課程更科學和實用。
3.4 “雙證制”、實施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兩條主線”系統培養
為順應時代的要求,許多學校會對學生采取一些強制性的措施,要求學生在畢業時不僅可以獲得畢業證書,也可以拿到計算機等級證書。與此同時也鼓勵學生去取得相關專業證書,如針對計算機硬件、軟件、系統維護等方面的崗位群證書,或者與計算機聯系緊密的電子商務、電算化會計師等從業資格證書。讓學生在基礎學習的同時,對感興趣的方面自我深入學習與發展。延伸計算機基礎教學領域,積極開展第二課堂。
3.5 展校企合作,鼓勵企業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學校應積極主動展開校企合作,不單單是形式上的合作,更應該實際、有效的深入到教學過程之中和企業運作之中。引進企業資源完善教學設備與設施,引進企業專業人才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引進企業項目到教學設計之中,整合學校與企業資源達到雙贏的目的。雖然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基礎學科,也可以根據專業相關行業對教學進行改革,融入企業相關案例。
3.6 全學校精品課程網站,完善教學評估手段
課堂時間是有限的,隨著現代技術的與網絡教育的發展,建立健全計算機基礎精品課程網站可更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由于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實操性學科,應該加強對日常教學、階段性教學成果的評估,制定科學合理的評估制定。
4 結語
教無定法,卻始終有規律可循。根據上文分析和說明,要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就應該積極發動學校、企業、教師、學生等多方面的主管能動性、深化教學改革、與時俱進。在教學上因材施教、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多種教學形式,結合教學大綱與企業崗位需求,以及當代社會對計算機的應用情況,制定適合本學校本專業學生的教學內容,讓教學內容更豐富多彩、實際、有用,讓教學內容呈多態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瑞梅.淺談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效果的探索與研究[J].東方青年教師,2011(10).
[2]魏銀華.淺談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效果的探索與研究[J].管理學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