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工程自身特點決定了其施工過程是一個事故頻發的生產過程。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此類安全事故的發生,一直是業內外人士研究的重點。本文針對目前我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一些安全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提出部分措施,以期能減少安全事故發生,促進建筑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建筑工程 安全生產 安全事故 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TU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9(a)-0149-01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建筑業的產業規模在不斷擴大,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不斷凸顯。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國民經濟數據表明,2009年我國建筑業完成總產值達到75864億元,相比2008年增長22.3%;建筑業實現利潤2663億元,達到歷史的新高。建筑業為我國國民經濟快速持續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然而,建筑行業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是一個易發生事故的生產過程。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數據,2005年全國的建筑業共發生2288起安全事故,死亡2607人,在眾多行業中僅次于煤礦業。由此可見建筑業在我國仍屬于安全事故頻發的高風險行業,加強對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1 我國建筑工程項目安全管理現狀
當前我國建筑工程項目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第一,當前我國部分建筑市場管理相對混亂,無證和越級施工,掛靠層層轉包,出現問題就相互推諉的現象頻頻發生。這些行為致使安全生產制度不能按規定實施,工程質量得不到保證。第二,施工企業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些施工單位追求利潤的最大化,不注意安全,致使施工管理水平較低,建筑安全監督人員不足,經費不穩定,安全監督效率不高。第三,缺乏必要的施工安全應急措施。施工企業不能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安全隱患進行辨別和出來,缺乏必要的應急措施,這導致事故進一步擴大,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第四,建筑施工人員安全素質低。在實際建筑施工中,大部分勞動力未接受過正式安全教育,文化教育有限,安全意識較為淡薄。施工中不帶安全帽,不系安全帶,甚至無證上崗屢屢發生,這給施工帶來極大的隱患。
2 加強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措施
2.1 落實好安全責任制
施工前須落實好安全責任制。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務必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體系,明確工程參與方的安全生產職責,使各方重視安全生產管理。成立工程參建單位主要領導組成的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建立合理的建筑安全管理機構。根據“業主宏觀管理、監理監督檢查、承包商全面負責、作業人員具體保證”的原則,制定安全生產責任制,主要使施工企業的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每一個參與者身上,使每一個員工明白自己的責任。同時建立安全管理考評制度,將我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采取必要措施。
2.2 保證安全資金的投入
目前,施工企業安全資金的投入相對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施工單位追求利潤最大化,減少安全成本的投入。第二,業主拖欠工程款,施工單位資金周轉困難。第三,低價中標,專業分包及勞務分包過程中層層轉包,基層施工隊伍承擔安全施工費。
未避免建筑安全事故的發生,必須加大并確保必要的安全資金投入,對安全設施進行更新,并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對建筑業中危險性較大作業盡量采用機械化或自動化操作代替手工操作,這對于預防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發生也是行之有效的。
2.3 加強安全教育
根據工程施工的特點,通過張貼安全知識宣傳畫,發放安全資料進行安全知識的普及和宣傳。此外有條件的企業還可通過安排安全知識講座,使得施工技術人員更加深入認識到提高自我防護能力的必要性。講座重點應集中于機械設備的操作、電動工具的操作、登高作業、交叉作業以及各種防護設施的使用。在施工人員施工之前,應以書面形式和清楚簡潔的方法對施工全體人員進行安全交底。
加強安全教育具體做法有:(1)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進行安全法律和安全生產的學習,通過考核合格后方可進入工地操作。(2)對于特種作業人員必須進過專門培訓,持證上崗。(3)施工過程中出現違章的人員進行學習和教育,受到處罰再上崗作業。
2.4 政府加強建筑安全監管
近些年來我國頒布并實施了諸多有關建筑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初步構成了建筑安全生產、勞動保護的法規體系,法律,法規的逐步付諸實施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水平、減少了施工過程的傷亡事故。然而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工程施工過程也暴露出不少問題。例如:建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制不夠健全。部分城市和地區建筑安全監督執法人員嚴重不足,使得一些建筑企業對于建筑安全生產技術的法規和標準不夠了解,并無法貫徹執行。即使部分地區存在一些監督機構和監督人員,但他們往往對自身的定位不夠明確;監督管理手段落后,方式單一,力度不夠;同時執法監督經費不穩定不能落實到位等,致使安全監管工作難以開展。西方發達國家的安全生產管理體制一般施行是“國家監察,企業負責,保險制約,行業咨詢”的模式。例如英國平均每周只有1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美國平均每周有2名,遠低于我國的傷亡人數,可見,政府部門的監督對于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效果明顯。
2.5 制定各種事故有效防范措施
建筑施工具有露天、高處、流動作業等突出特點,并且受到現場地質條件、自然環境、機電設置、相互協作等因素的制約。因此建筑施工現場是安全事故的高發段。根據近幾年我國建筑施工傷亡統計可以看出在所有事故傷亡中,高處墜落占46%、觸電占14%、坍塌13%、物體打擊占11%、機械傷害占6%、起重傷害占4%,總計占事故傷亡人數總數的94%。
(1)高處墜落。高處墜落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安全防護投入不足,施工現場的臨邊防護不到位。(2)觸電。觸電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場地外側邊緣與外電高壓線路的距離小于最小安全距離,未增設圍攔、屏障或防護網,造成設備或鋼管腳手架碰觸高壓電線等等。(3)坍塌。坍塌主要原因在于建筑企業對于安全防護設施投入不足;施工過程中不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技術標準;此外施工人員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冒險蠻干。(4)物體打擊。物體打擊的主要原因是現場的臨邊洞口防護、對于施工的機械設備防護和個人安全防護未做好。(5)機械傷害和起重傷害。機械傷害和起重傷害主要發生在塔式起重機上。
為避免此類安全事故的發生,我們需要從防范這六種傷亡事故入手,多注意和研究這些事故高發類型的特點及規律,制定切實有效的防范措施。
3 結語
我們須改善目前的安全管理模式,避免建筑安全事故的發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并保證安全資金的投入和加強安全教育;強化員工的安全意識等。只有從以上措施入手,多管齊下,才能從源頭減少建筑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JGJ33-2001,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S].
[2]潘承仕,張仕廉.安全管理對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意義[J].建筑經濟,2003(12):43-44.
[3]梁美健,朱允偉.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投資現狀的博弈分析[J].會計之友,2009(12下):108-110.
[4]丁傳波,黃吉欣,方東平.我國建筑施工傷亡事故的致因分析和對策[J].土木工程學2004,37(8):7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