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不對稱是指在社會政治和經濟等活動中,一些成員擁有其他成員無法擁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對稱,會產生交易關系和契約安排的不公平或者市場效率降低的問題。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信息不對稱已經成了當代信息經濟學的核心,在環境管理中,公眾、企業、政府三者之間的利益出發點必然是不同的,所以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在現實的環境管理中是廣泛存在的。本文提出一些解決環境管理中信息不對稱問題的辦法,來扭轉環境管理中信息不對稱的局面。
關鍵詞:環境管理 信息不對稱 政府 企業 公眾
中圖分類號:F0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9(a)-0138-01
環境管理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與公眾是息息相關的,公眾有權知道自己現在所住的環境是什么樣的。但由于原因眾多,導致政府和企業沒能夠提供完整的資料,這主要是由于政府、企業、公眾之間的信息互動方面有問題。公眾擁有環境權益,而且是不容侵犯的,公眾這方面的意識在不斷加強,且呼聲越來越高,所以環境管理中信息不對稱問題的解決已刻不容緩。
1 環境管理中的信息不對稱有其必然性
(1)由于信息成本的原因,通常會出現為彌補信息成本而控制信息流動以獲得信息價值補償的情況,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內就會出現信息不對稱現象。經濟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和環境管理中的信息不對稱都是客觀存在的,也有其必然性。當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時候,才會促進信息的傳播,在流動的過程中信息才能實現共享和使用等方面的價值。另外,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信息會被封鎖,大部分原因是出于社會安定的需要,避免造成社會恐慌。
(2)環境管理中的信息流動模式、社會分工和專業化在不斷細分,所以信息的不對稱在各個范圍內廣泛存在。人們為了減少信息的不對稱性勢必要制定一些方法,來獲取充分的信息。目前環境信息管理模式正在向著三角式發展。
?。?)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性,勢必會對環境管理帶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信息的不對稱性會造成環境管理成本的增加,我們在獲取信息的時候都要投入一定量的資金。在現實的生活中,信息應該是免費獲得的,但是因為某些原因要花費成本來取得。
其次,信息的不對稱性還會使環境政策的有效性和權威性受到威脅。在市場經濟和政府權力的雙重作用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會出現一些矛盾。
第三,信心的不對稱性會導致環境管的主體缺位,會降低公眾參與的積極性,還會造成溝通橋梁的單行化。
最后,它可以為政府的創租和抽租以及企業的尋租創造條件。
2 環境管理不對稱性的表現
2.1 從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角度分析
從中央的角度來說,需要從全體人民的利益來考慮問題,所以地方的環境質量改善引起的外溢效應在這里是不存在的,無論哪個地區環境的改善都會使國家整體環境變好。中央可以對整個國家的社會、政治、經濟環境進行整體調控,盡可能做到和諧發展。然而從地方的經濟利益出發,對環境保護的態度就比較微妙。地方政府為了在搞好經濟的同時不讓中央政府知道自己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會對環境污染的信息進行截留,也就造成了信息的不對稱性。
2.2 從政府和企業的角度分析
企業在進行生產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需要及時獲得環境信息,并且根據這些信息來進行生產,隱瞞在生產中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政府會從自己的實際利益出發,利用自身的政治權利進行信息的強制收集。因為一些原因,政府會忽略公眾的利益,給企業某些便利的條件,從而獲得某些利益。雖然企業是環境最大的破壞者,但是也是最能詳細掌握自身生產及排污狀況的主體,也最知道該如何做才能讓環境得到保護,從而降低污染,但是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會主動去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政府為了扭轉這樣的現象,所以應加強自身的監管能力。
2.3 從政府和公眾的角度分析
政府的權利來自人民,因此相對于分散的個體有很大的優勢,它可以依靠自身的權利降低信息收集的成本,更能取得比群眾更加準確的信息。與政府相比,群眾所處的地位是比較不利的。政府可以直接來接觸社會事物,所以它可以掌握大量社會信息。一方面,政府是社會的組織和管理者,公眾在其中扮演著被管理的角色,很容易被忽視,因而才形成了政府對社會的單方面管理。另一方面,信息的獲得要花費一定的成本,且很多人只需要特定的信息,從而保留了對其他信息的無知。政府有時候會為了獨自掌握這些信息,不讓公眾了解環境的根本情況,從而使公眾在環境管理中難以發揮自身的作用。
2.4 從企業和公眾的角度來看
企業依然比公眾有信息優勢,它本身是信息的所有者,可以自己對信息進行隱藏,以逃避政府的懲罰和公眾的不信任。
3 環境信息管理中信息不對稱的解決辦法
3.1 建立健全環境中的信息公開制度
有學者指出:“國家、政府、憲法和制度之所以能夠存在是因為其可以降低各交易主體間的交易成本,最后增進社會公益”,也就是各個主體之間必須有一定的法律法規來保證社會活動的正常運行。在環境管理體系中,政府、企業、公眾中前兩者是信息的擁有著,因而要從前兩者著手,來實現信息公開制度。
(1)要逐步完善法律體系,認真執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在信息公開的過程中要進行有力監督,因為我國信息公開體系尚不健全,所以需要有相應的監督機構進行監督。
3.2 協調環境管理主體之間的關系來實現信息的對稱
在環境管理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協調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間的關系,來實現信息的對稱,一方面要使利益既有層次性又要有一致性;另一方面,要保證利益的協調性,避免矛盾的出現。
其次,要使政府和企業之間實現信息的對稱。從政府角度來看,改革它的考核指標,從中央到地方都要進行改革,要知道官員的升遷不僅僅是依靠經濟指標。從企業的角度看,應加強在企業環境保護方面的考核。
第三,要協調政府和公眾之間的關系,以實現信息的對稱性,這就要求政府和公眾之間建立起新型的伙伴關系,轉變政府職能的同時求得公正觀念的改變,增加公眾的參與,加強公眾監督。此外,加強對公眾的環境管理能力,實現信息公開。
最后,環境管理主體之間相互協調,達到信息的對稱性。只有讓三者相互聯系起來,建立類似于合作伙伴之間的關系,才能更好地促進三者之間的相互合作,形成連動的機制。
4 結語
解決環境管理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政府和企業起著決定作用,特別是政府部門要以身作則,對企業和公眾進行正確引導。此外企業也要自覺地加強保護環境的能力,以獲得更多準確的環境信息,作為公眾,要積極主動地參與環境的管理和監督,只有三者協調,才能調整環境管理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參考文獻
[1]宋朝利,宋朝霞.信息不對稱問題解決機制探析[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11(5).
[2]趙亞娟,靳盛,溫志強.市場信息不對稱及政府的干預行為[J].經濟導刊,2011(1).
[3]管宏友,畢春偉.環境管理中信息不對稱問題研究[J].資源與產業,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