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非常喜歡游泳,也久聞北戴河“避暑勝地”之名,但由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工作繁忙,直到1954年4月,他才第一次來到北戴河,住進了早年天津富商章瑞亭所建的“章家樓”,并自此喜歡上了北戴河。
滔天白浪中的搏擊 毛澤東自年輕時起就喜歡“到中流擊水”,到了北戴河,自然不會輕易放過下海的機會。他會在每天工作之余去游泳,只要一下水,不游夠不上岸。
一日,海風驟起,暴雨也隨之傾盆而下。一時間,海面上白浪滔天,海面下暗流洶涌。毛澤東不聽警衛的勸阻,執意要下海游泳,待周恩來等得知此事后追到海邊,他已經在水里了。毛澤東迎著惡浪向大海深處游去,一個巨浪打來,他消失在浪花里,可轉瞬間,又安然地躺在海面上,時而仰泳,時而側游。岸上的人看得心驚膽戰,他卻沒有一點懼意,盡情享受著與大海搏擊的過程!
一個多小時后,雨過天晴,毛澤東安全上岸,只是胳膊上有一些傷痕?!爸飨?,風浪太大了,實在是太危險。”時任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王稼祥的夫人朱仲麗焦急地迎上前去,她是醫生,在延安時便經常為毛澤東看病,此番也又是檢查、又是規勸,“今后最好不要再這樣冒險”。
朱仲麗的話代表了大家的意見,毛澤東卻不以為然?!澳銈儾灰率裁疵半U,凡事不敢去冒險,就不能取得成功……我是說,面對困難和危險,要有戰勝的決心和信心,當然不是要你們都去盲目地冒險。”他看了看剛剛恢復平靜的海面,“征服急難險惡,你強它就弱,不能怕,一怕,喝上幾口水,你馬上就會膽怯起來,就會被海水制服了你!大凡在這個世界上,兇惡的東西都是這樣,你表現得很怯懦,你就會被凌辱。世界上一切反動派,看起來樣子十分可怕,其實并沒什么了不起,他們都不過是紙老虎。”
3個多月后,毛澤東第二次來到北戴河,與其他一些中央領導一起,為即將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進行各項準備工作。這一次,他搬入了剛剛落成的中直療養院1號樓,每天為主持人代會籌備工作、審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草案忙到深夜,白天則會在工作之余到海邊欣賞神奇海景。所謂的“1號樓”,實際上是一排平房,東頭是住宿的地方,西頭是會客的地方,中間是書房和餐廳。
一日,毛澤東正在海灘漫步,偶遇幾個漁民,剛聊了幾句,漁民們就匆忙下海了。忽然間,大雨滂沱,整個北戴河像泡在水里一樣。毛澤東一面為眼前雄渾壯闊的景象興奮不已,一面想起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勞動人民,思緒萬千。回到住所后,他揮毫寫下《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毛澤東當時的保健醫生徐濤事后回憶說,毛澤東曾提到,南唐后主李煜也寫過《浪淘沙》,意境和語言都很好,但風格柔靡、情緒傷感,相比之下,他更喜歡曹操的《觀滄?!?,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真男子,大手筆。而毛澤東的那首《浪淘沙·北戴河》,也被后人視作在新中國各項建設蒸蒸日上的大背景下,其心情和氣概的真實寫照。
1號樓里的重要決定 1954年夏,毛澤東在北戴河住得最久。一日,他在海邊與一名警衛員聊起了漲潮退潮、暖流、寒流。“世界大洋中有兩條重要的暖流。一條是墨西哥灣暖流,再一條就是臺灣暖流。”說到這里,他突然一頓,久久地遙望大海,抬起一只手指向遠方:“臺灣,我們還沒有解放臺灣……”
臺灣問題,一直是毛澤東當年在北戴河著重考慮的問題——那一年,朝鮮南北分裂已成定局,日內瓦會議的結局又是越南的南北劃界,美國更試圖糾集其他國家一起將臺海兩岸的分裂局面固定化。于是,當年9月3日和22日,解放軍兩次以猛烈急促的火力炮擊國民黨控制的金門,規模雖然有限,卻打擊了國民黨軍隊的囂張氣焰,同時巧妙
Ahlxm3zjLr3drCsXiPApzg==地把臺灣問題突出地提到全世界面前,表明了中國人民解放臺灣的決心。
1958年夏初,黎巴嫩人民起義,反對本國親美政府。7月中,美英兩國出兵中東,以武力干涉阿拉伯國家內部事務。當年的北戴河會議上,毛澤東決定對金門實施大規模炮擊,認為此舉既可牽制美軍,支持阿拉伯人民的斗爭,又可懲罰國民黨軍,并摸清美國對新中國的戰略意圖。
8月21日,毛澤東在1號樓召開了一個小范圍的軍事會議。炮擊金門作戰前線總指揮、福建軍區政委葉飛在回憶錄中這樣記載了他去北戴河匯報時的情況:“我一見到主席,就詳細匯報了炮擊金門的準備情況。彭(德懷)老總、林彪也參加了,總參作戰部長王尚榮也在座。地圖沒有掛在墻上,而是攤在地毯上。毛主席一面聽我匯報,一面看地圖,精神非常集中。匯報完了,他突然提出這么一個問題:‘你用這么多的炮打,會不會把美國人打死?’那時,美國顧問一直配備到國民黨部隊的營一級。我回答說:‘那是打得到的!’聽我這么一說,主席考慮了十幾分鐘,又問:‘能不能不打到美國人?’我回答得很干脆:‘主席,那是無法避免的!’主席聽后,再也不問其他問題,也不作什么指示,就宣布休會。這是主席要進一步考慮問題了。”
次日,軍事會議繼續召開。毛澤東首先講話:“炮擊金門,是我們的內政問題,美國人無權干涉。炮擊的目的一是對國民黨的懲罰,二是要告訴美國人解放臺灣是我們的既定目標,至于何時解放臺灣和采取什么方式,主動權在我們手里,無需別人來指手畫腳……”會議決定,仍按計劃于8月23日對金門國民黨守軍實施大規模炮擊。
時任福州軍區副參謀長的石一宸曾回憶說,23日17時30分,我軍按毛澤東下達的命令開炮。對金門島的大規模炮擊持續了85分鐘,共發射炮彈3萬余發,摧毀了金門島上6個炮兵陣地和有線通訊網,使金門島的指揮中斷。隨后,福建前線指揮所又根據中央軍委預定的封鎖金門的計劃,對金門從陸??杖矫鎸嵭腥娣怄i。
隨后的日子里,毛澤東一直在北戴河聽匯報、下指示,掌握著對金門炮戰的一切動向。8月下旬,北戴河的水已經有些冷了,但炮擊金門的這幾天里,他往往是思考出一個對策便下海搏擊一番,然后沖洗一下,穿著睡衣就召集參與指揮的人開會,研究下一步的打法。
除了炮擊金門,建國初期還有不少與經濟相關的決策也是在北戴河作出的,如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全國實行人民公社化、大煉鋼鐵……
金沙灘上父女情 因為中央首長們夏天常去北戴河,他們的夫人、孩子也自然相隨。
在北京時,毛澤東的兒女們都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