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家》雜志9月15日封面文章
美國為什么不舍得放手?
近日,一群武裝分子攻擊了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領事館,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和3名同事喪生。與此同時,埃及發生了反美暴亂,美國駐也門大使館也遭到了圍攻,導致這一切的是一部詆毀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美國電影。連續的暴力沖突讓很多美國人疑問:既然美國在這一地區得到的只是謾罵、指責和暴力,為什么不索性放手?
文章稱,中東的政治與宗教因素仍然影響著美國的外交政策,這里還是世界能源中心。雖然“阿拉伯之春”讓這一地區有些混亂,但總體上還是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在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亞,民主政府取代了“暴君獨裁”,這些民主國家最終會擁有像土耳其那樣溫和、民主的政府?;蛟S,當土耳其和埃及成為地區強國之時,阿拉伯國家就能更為自主地解決問題。但在此之前,美國仍需要作出更多努力。文章稱,“阿拉伯之春”第一次讓人民做主變成現實,而美國必將從這場“大覺醒”中受益。
美國《新聞周刊》9月17日封面文章
辦“學徒式”教育
上大學曾被認為是最好的投資,但是近年來,教育費用不斷上漲,工作機會卻越來越少,不少人提出疑問,上大學這項投資合算嗎?本期《新聞周刊》封面文章稱,近來,超過半數的美國畢業生要么失業,要么做著根本不需要大學學歷的工作,他們欠著數萬美元的學生貸款,賺的錢還不夠獨立生活。文章稱,建立“學徒式”教育項目不失為一個好辦法,讓學生在工作中學習各種技能,既不用付高額學費,又能為將來的成功打下基礎。
德國《焦點》雜志9月10日封面文章
前第一夫人告狀
本期《焦點》封面文章稱,德國前總統克里斯蒂安·武爾夫及夫人貝蒂娜曾經是德國最年輕、最有魅力的一對夫婦。之后,武爾夫因為丑聞被迫辭職,這個光彩奪目的家庭自此隕落?,F在,武爾夫夫婦再度回歸公眾視線,武爾夫希望能在歐盟或經濟領域就職,而貝蒂娜則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不過,貝蒂娜近日被傳曾當過應召女郎,在谷歌輸入她的名字時,會自動跳出“妓女”等字樣,貝蒂娜因此將谷歌以及若干媒體告上法庭。
美國《外交政策》雜志9/10月號封面文章
最具活力城市,中國未來最多
本期《外交政策》封面文章列出了2025年全球最具活力的75個城市,中國有29個城市入選,位居首位;第二名是美國,有13個城市入選,而歐洲只有3個城市入選。文章稱,中國正經歷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到2025年,中國將有近10億城鎮居民,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將達221個。在這次入選的29個城市中,一些已經家喻戶曉,比如上海、北京和制造中心深圳,福州和廈門等新興城市也正靠其創新和干勁不斷崛起。
編輯:王寅佳 美編:陳思璐 圖編:侯欣穎 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