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人大正在為一部法律的出臺緊鑼密鼓地操持著。這部《精神衛生法》,弱勢群體和家有精神病人的家屬們已經等了很久。
8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門審議該法草案;9月1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法律委員會委員、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信春鷹一行到湖南省就精神衛生立法工作進行實地調研。據透露,《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由國務院提出起草,已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審,如果三審通過,中國即將產生首部精神衛生方面的法律。
這部法的出臺,遠不止是救助精神病人那么簡單。
經常有人批評國人缺乏想象力,然而,一些層出不窮的怪現象,卻讓人深感某些官員擁有匪夷所思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且頗具傳染性——比如,近年來各地屢見不鮮的“被精神病”現象:覺得你礙眼,就送去精神病院,完事大吉。
那些離奇的“被精神病”事件,會讓我們懷疑自己是否身處現代社會。精神病院幾乎成了被公民權利遺忘的角落,因為精神病人意識無法自主,這里便成了權力可以精準打擊的飛地,經由各種“合法手續”,就可以強行收治那些“刺頭兒”,輕而易舉地限制其人身自由。
對正奔向現代化的中國來說,“被精神病”現象是對現代法治精神、對以人為本的行政宗旨的公然嘲弄和無恥挑戰。
即將面世的這部《精神衛生法》,或將敦促“被精神病”現象走向終結——據說,它將用更科學的程序設計,保證公民合法權益不因濫用非自愿治療受到侵害,比如規定兩種復診、兩次鑒定制度,復診結論或者鑒定意見表明不能確定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或者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療的,醫療機構不得對其實施住院治療。
如同孫悟空用金箍棒在大地上畫的那個圈,讓妖魔鬼怪等閑莫入,這部《精神衛生法》如獲通過,也可能從程序上將非法剝奪公民自由的“被精神病”現象拒之圈外。相信曾經飽受“被精神病”之苦楚的受害者們,將額手稱慶,他們從此有了一柄程序正義的尚方寶劍,可以捍衛公民的合法權益,捍衛最彌足珍貴的人身自由。
中國確實曾有諸多法治陽光照不進的角落,但不可否認,法律、制度以及程序的規范,也在緩慢而堅實地行進著。這個進步過程充滿痛楚、坎坷甚至犧牲,有時不得不付出一些公民生命和自由的代價。比如,大學生孫志剛無辜在收容所被毆致死,導致了中國收容遣送制度的革命性修正;抗拒野蠻拆遷的成都女子唐福珍火中自焚,促成了強拆條例的終結;而徐武等人“被精神病”的遭遇,也終于讓《精神衛生法》即將誕生,它將努力堵上被野蠻權力撕開的漏洞……
當然,我們也不能太過樂觀。就精神病現象而言,我們就面對兩難境地。一方面,轉軌中的中國,生存與競爭壓力的劇增,導致精神病發病率急劇上升。對他們的治療,無論病患自己、病患家屬,還是社會各界,都存在不小的偏見。精神病正規治療的比例過低,是導致自殺率上升和精神病人傷人事件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警惕個別基層官員在剝奪公民人身自由方面繼續施展“非凡”的想象力,偏門堵死了,他再從窗口跳進來。
因此,終結“被精神病”的根本之道,是徹底限制官員行政權力的無限化。唯有廢止“以官為本”,方能有“以民為本”的堂皇面世。
編輯:許陳靜 美編:陳思璐 編審: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