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04年《中國婦女報》推出第一家手機報以來,短短幾年間,手機報在全國異軍突起,截至2012年10月,中國移動10658000(彩信端口)平臺上已有187份手機報產品,內容涵蓋新聞、娛樂、體育、財經等領域。但綜觀這些手機報不難發現,盡管它們名稱各異,但內容大同小異,且其中超過60%的信息在報紙、網站上重復出現過。筆者作為手機報的實踐者和參與者,在此淺談手機報內容同質化現象,并提出應對對策,以期與業內研究者共同分析研究,為手機報的革新與發展探討出路。
【關鍵詞】手機報;同質化;第五媒體;內容瓶頸
隨著手機上網服務的高速發展以及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各種手機客戶端逐漸為大眾所接受,手機網民獲取信息的習慣和方式也逐漸發生了改變。除了被動接收彩信手機報外,越來越多的年輕讀者主動選擇Wap網站、手機客戶端等獲取多樣化的新聞資訊。不過,與有著近十年歷史的彩信手機報相比,Wap網站、手機客戶端仍處在探索發展階段。目前來看,國內已開通服務的手機報,彩信模式仍然占據主流。
手機報同質化的表現及原因
形式上,手機報的線性閱讀特點導致其編排形式單一。由于彩信手機報具有線性閱讀的特性(讀者需要按照先后順序逐幀閱讀新聞),為了迅速抓住讀者眼球,吸引其讀完單期手機報的全部內容,全國手機報在形式上基本都采取了“封面+導讀(概覽目錄)+內容”的布局;在編排上,則約定俗成地按照新聞的重要性進行排列,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手機報表現形式的單一。另外,在每一期手機報的開頭和結尾,則習慣性地配發一些實用服務資訊,如天氣、彩票等。此外,因手機終端形態各異,為提高用戶接收率,目前彩信報基本都是以“文字+圖片”的形式下發。同時,由于技術方面的原因,手機報內文刊發的圖片位置也相對固定,只能出現在每一幀新聞文字內容的上面,而不能像紙媒或網絡一樣,實現圖讓文、文疊圖等多種圖文鑲嵌的編排方式。內容表現形式的單一性和欄目設置的局限性,使得手機報的框架模式很容易被克隆,從而加劇了手機報之間的同質化。
內容上,手機報是對紙媒、網站資源的二次加工整合。首先,目前我國手機報絕大多數是以各類新聞資訊的大綜合為主,且多數手機報只是將紙媒的內容資源和網站資源進行二次加工、整合縮減,是紙媒內容的拷貝、精簡版。如此,便使得手機報與網站以及紙媒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如果讀者既看報紙又上網,再來閱讀手機報,就形成信息的二次消費,從而大大降低了手機報內容的使用價值,讀者對手機報的依存度也會相應減小。
其次,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在閱讀新聞時都希望能花最短的時間獲取最多的信息。手機報正是現代生活中的信息快餐,讀者大多習慣利用“碎片時間”①來閱讀它,這就50fe30e363025e791dd11e5bc0b5a8f6決定了手機報的每一則新聞必須短小精悍,這樣一來,不同手機報針對每天發生的重大熱點新聞事件編輯而成的稿件,大多以“導語式新聞”(對新聞做簡要精確的概述)的形式出現,這也必然造成手機報內容的相似度畸高。當然,在內容上,各手機報如果想要做到“差異化”發布,刊發深度分析類稿件不失為一計良策,但目前大多數手機報為保證時效性,一般每日發送兩期(早報和晚報)。如果要求以深讀的形式發稿,不僅編輯、發布的成本很高,讀者的閱讀成本也會提高。因為受硬件設施的局限,目前手機報容量有限(一般要求在50~70K,3000~7000字),加之一般手機屏幕的尺寸有限,如果想用手機閱讀一篇完整的深度報道,往往需要翻上十幾幀(屏)甚至更多,十分不便。
當然,除了信息來源雷同、信息表現形式相似之外,缺少獨立的采編人員也是造成手機報內容同質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作為新興的“第五媒體”,手機報的發展仍處在探索階段,在人力、財力的投入以及團隊建設方面仍不夠完善,記者力量相對薄弱,自采稿件不多,獨家的個性化稿件更是少之又少。
應對策略
形式上,增加渠道的可選擇性,發展iPhone、iPad版手機報。iPhone、iPad等智能手機終端的發展,為手機報形態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提供了渠道。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發布報告稱,蘋果手機今年的銷量有望達到1.49億部,iPad的銷量可能增長到6900萬臺;2013年,iPhone在中國的銷售可能增長到近4000萬臺。[1]按照現在的流行速度,在中國的iPhone、iPad的數量將是非常誘人的。目前,蘋果公司已與眾多新聞媒體合作,在其iTunes store平臺中擁有全球1000多種報紙。其實客戶端就是個手機報,唯一不同的是手機報內容少一些,而iPhone、iPad客戶端內容多一些、復雜一些,如果在iPhone、iPad上安裝閱讀手機報的客戶端軟件,讓讀者通過預裝或下載的客戶端軟件離線或在線讀取手機報內容,那么手機報又將鎖定一大批高端手機用戶群。而且,通過iPhone、iPad等終端,讀者還可繞過移動運營商直接訂閱。
另外,據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簡稱IDC)統計報告顯示,2012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總數中國占據1/4達到26.5%,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最大的國家。IDC此前的預測稱,201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6.86億部,占全球手機出貨量總數的38.4%(功能手機占61.6%)。也就是說,中國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大約有1.82億部。[2]
顯然,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已經到來,手機、平板電腦將成為人們獲取新聞、表達民意的重要載體。
內容上,堅持內容為王,發展個性化、多樣化的手機報。當手機終端變得更加智能化,渠道也日漸增多的時候,內容就成了手機報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了。
第一,發展行業性手機報,實現個性化訂閱。手機報受眾越是小眾化、手機報內容專業性越強,復制信息的人就越少,針對明確受眾定位傳播的信息也就越具有不可替代性。比如,養生知識報、瑞麗手機報(時尚類)、軍事報、地產報、汽車周刊等,河南手機報現有的大河體育、河南手機報財經版等。
第二,針對特殊群體的個性化手機報。這種為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受眾量身定制的手機報,實用性更強,閱讀率也更高。比如發展校園版手機報、企業版手機報等。如目前河南手機報的煤化版,就是河南日報報業集團與河南煤化集團合辦的手機報,只針對煤化集團內部員工發布。
第三,針對不同地域人群,發展地方版手機報。河南手機報現在已有鄭州版、三門峽版、焦作版、南陽版等十多個版本的地方性手機報。這些地方版手機報,除了有河南手機報的主體內容外,還加入了大量當地新聞資訊,而這些內容主要由當地地方報刊提供,如焦作版內容,由焦作晚報提供。
另外,手機報應提供一些情境性服務,針對開車一族,可以隨時提供路況信息;針對逛街購物的人群,能夠根據用戶所處的地點,提供附近商場一些商品的打折促銷資訊。
第四,內容為王。彩信手機報在形式上“最大限度地再現了報刊的原貌”[3],因此為避免和紙媒的同質化,手機報必須有區分紙媒的個性、獨創性的東西。這在手機報新聞的標題上表現最為明顯。
首先,手機報承載能力有限,因此在海量的信息和有限的容量面前,手機報必須通過藝術化的標題吸引受眾眼球,在有限的空間和篇幅中,將個性化標題發揮到極致,將新聞傳媒業帶入新聞讀題時代。因此,手機報新聞的標題必須具有明顯的指向性,這點不同于報紙新聞,標題可以完整概括新聞內容。[4]
另外,要充分發揮副刊的作用,為手機報主刊添彩,增強手機報的可讀性和娛樂感。報界有句老話說:報紙靠新聞吸引人,靠副刊留住人。在這個信息爆炸時代,讀者每天很容易就能通過各種媒介,主動或被動地接觸大量新聞資訊,但副刊內容大多來源于論壇、草根、網友,尤其是那些娛人一樂的段子、笑話、個性簽名等,這就需要編輯搜集梳理大量信息后,精編而得。副刊的這種“稀缺性”無形中提高了它的吸引力和可讀性。
同時,手機報副刊既有相對獨立性,又與新聞相互滲透。因為副刊內容可以延續新聞事實,補充新聞背景,對熱點、重大新聞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報道,從而深化新聞內涵。這幾年,河南手機報采取了副刊“新聞化”的策略,逐步加大了副刊作為“新聞延伸”的功能。比如,河南手機報晚報的《笑笑居》《聲音》欄目,都是緊貼時事擇稿,既體現了休閑性、趣味性,又不失先鋒性、新聞性,受到讀者的一致好評。
第五,“深讀+號外”擴展手機報外延。為滿足讀者對新聞深度閱讀的需求,河南手機報2011年7月15日推出了彩信擴展閱讀服務,用戶如果對編輯編發的某條特定新聞感興趣,只需發送相應的數字編碼到106580008345,即可在10秒內收到與該新聞相關的彩信。
此外,手機報還應充分發揮其快捷、即時的特性,遇到突發事件時,可及時刊發快訊、“號外”,第一時間將信息傳達到用戶手中。從時效性上來說,這一點是紙媒無法企及的。比如,2011年12月19日11時17分,新華網刊發消息《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逝世》,河南手機報在11時38分即以彩信形式發送了快訊,第一時間將最新消息傳達到用戶手中。
隊伍建設上,建立專業的采編隊伍,加大策劃力度,打造獨家新聞。手機報要走出“同質化”瓶頸,必須結合媒介的自身特點和讀者定位,建立專業、獨立的采編隊伍,加大策劃力度,打造獨家新聞,而不是簡單地對紙媒內容進行“剪切粘貼”。要培養符合“第五媒體”特點的內容生產團隊,開發與手機這種新型媒體相契合的個性化內容。
2012年2月27日,河南手機報在全省18個省轄市招募的首批豫報員正式上崗,他們通過一線采訪,為河南手機報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新聞,大大擴充了手機報的信息來源,增加了原創稿件和獨家新聞,尤其是緩解了周末本地新聞慘淡的僵局。
此外,手機報記者寫稿要有“短、銳、快”的特點。手機報編輯在選稿方面,既要統一風格,又要形成特色。經過5年的摸索總結,河南手機報編輯團隊總結出了擇稿“三最”原則,即選擇“對最大多數人造成傷害的,給最大多數人帶來利益的,最大多數人感興趣”的稿件,以滿足最廣泛的人群的需要。
服務上,加強與用戶互動,讓用戶做真正的信息發布者?;有允鞘謾C媒體內容建設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傳統媒體的一大弊端就是缺乏與受眾之間有效、即時的互動,而手機報用戶則可以通過短信、電話、Wap網站跟帖評論等方式互動。此外,調動手機報受眾的積極性絕不僅僅是手機短信報料、評論新聞、參與話題討論,在3G時代,甚至可以賦予受眾信息采集和發布的權利,他們不僅能接受信息,還能成為信息的提供者,隨時隨地將自己的所見所聞上傳到網上。這就要求手機報Wap網站實時滾動更新,設置話題引導用戶參與討論,也可讓用戶通過微博的形式發布消息參與互動。
樹立權威,加強品牌意識。手機報必須保證其權威性與準確性。在互聯網、微博等飛速發展的環境下,外界虛假信息紛繁復雜,手機報必須切實保證自己的公信力,成為權威發言人,倡導真實、準確、健康的信息傳播方式,盡可能杜絕假新聞。
總之,同質化前提下的差異化競爭歸根到底是品牌的競爭,而品牌的構成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個過程自然包括如何減少與對手同質的新聞,多出“獨家新聞”。當然,本文僅僅是筆者的初探,手機報同質化應該是一個值得大力探討的話題。
注 釋:
?、偌粗溉粘9ぷ鳌W習之余閑散的、零碎的時間,這些時間不是很長,如等車、排隊、等人等情況所用的時間,這些時間不適宜做比較有深度的事情,一般用來手機閱讀、玩游戲等。
參考文獻:
[1]http://www.enet.com.cn/article/2012/0913/A20120913162790.shtml.
[2]http://news.mgdrivers.com/1/239/239711.htm
[3]韓春秒.當前手機報新聞傳播誤區規避初探[J].中國報業,2007(2).
[4]葉俊.手機報新聞標題的特色[J].新聞愛好者,2010(5上).
?。ㄗ髡邌挝唬捍蠛泳W)
編校: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