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創新教育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創新教育從何入手呢?依我之見,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才能真正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的前提是喚醒孩子的自主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摒除“過分保護”,把自主的權利,即獨立思考、行動的權利還給孩子們,要牢記一個原則:一個具有創造精神的人,首先是一個自主性很強的人。
英語是一門交際性很強的學科,小學英語的每一節課都安排有情景會話。假如授課教師一味地強調學生聽清范讀、讀準語音,而不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他們的主動性談何培養?教師的作用在于指導學生獲得英語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積極參與到情景會話中去,打好語言、語調基礎。我總是先結合生活實際,利用實物、圖片或道具創設情景,使學生聽懂會話,再領讀會話;接著讓學生打開課本,在理解的基礎上跟著磁帶朗讀幾遍;最后,讓學生將課文中的人名或事物換成自己的名字或身邊的事物,進行分組表演,并請“小老師”領讀。
二、保護學生的創造精神
德國作家、理論家盧多爾夫·維恩巴爾格認為,創造才是教育的最高范疇,只有挖掘學生內心深處的創造潛能,才是國家與人類進步的根本前提。教師的責任,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開發、保護孩子的創造精神。
(一)要保護學生的創造精神,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1.消除心理障礙,學習初始樹立自信。從一開始學習,教師就應讓學生知道自身的學習優勢,了解英語的學科特點,從而使之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做學習的主人。
2.激發學習興趣,在活動中培養自信。在教學中,我多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及方法,如會話、歌曲、游戲、繞口令、小詩、謎語等,激發學生興趣,使他們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
3.巧妙運用激勵語言,將自尊轉化為自信。對學生一堂課的表現,應當有相應的評價方法,以利于學生總結經驗,找到自身的不足。課堂上,我從不點名批評學生,以保護他們的自尊心。針對不同情況,我總是運用恰當的語言進行激勵。我將激勵語分為Excellent、Great、Very Good等,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相應的評價,以激發他們的上進心與自信心。
(二)保護學生的創造精神,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性學習
1.在字母教學中,我讓學生觀察字母的筆順,加上想象,趣味識記。
2.詞匯教學遵循“詞不離句”的原則。每當學習一個新單詞時,我總是讓學生先說一個詞組,再造一個句子,不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還使學生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學好英語。
三、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
心理學研究認為:人們的創新活動一般經過準備→醞釀→豁朗→驗證四個階段。也就是說,人們總是在提出了問題之后,才會積極、堅持不懈地思考和探索。因此,實施創新教育,必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從提問的主角位置退下來,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并要抓住時機,引導他們學會怎樣提出問題,使他們從小養成“多問幾個為什么”的良好習慣。在教字母書寫時,我沒有簡單地把每個字母的筆順、所占四線格位置直接傳授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觀察板書,發現問題,得出結論。如此得到的答案將長久地保持在他們的頭腦中。
四、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大量的研究表明,創新不僅需要書本知識,更需要進行廣泛的實踐活動。因為實踐活動不僅能使人們具有較多的解決問題的機會,擁有更多的獨立和自由,更重要的是,人們在實踐中會不斷遇到困難,產生新的需要,從而就會激發更大的創造力。
(一)組織豐富多彩的創造性活動,讓每個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利用教唱英語歌曲的機會,讓學生發揮創造力,用手比劃演奏各種樂器,如彈“鋼琴”、拉“手風琴”、吹“笛子”等。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了所學知識,陶冶了藝術情操,增強了實踐能力。
(二)由扶到放,進行學法指導
我經常向學生傳授各種學習方法:聽音要仔細安靜,辨音要區分清楚,觀察要反復注意,模仿要認真揣摩,練習要積極主動,運用要實際靈活。我積極創設各種場景,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英語,進行語言實踐,真正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基本能力。首先讓學生聽懂、會說課文中的對話,其次讓學生將個別詞組替換成生活中常用的詞組,最后整合所學對話與以前學過的內容,創造性地進行語言交際活動。
(三)由課堂輻射到課外、校外乃至社會實踐活動中
任何學習都要走模仿—掌握—靈活運用的路子,學習貴在創新,學是為了用。我要求學生必須做到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鼓勵他們在盡可能多的環境中進行英語實踐。學生在實踐中逐漸增強了英語交際能力,最終又內化為新的創造力。
(責編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