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物館的發展是現代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與社會經濟、政治發展呈正比例相關。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良性發展,博物館事業發展勢頭大好,博物館建設逐漸在市、縣等基層行政級別鋪開,基層博物館建設如雨后春筍,欣欣向榮。如何發展基層博物館、突出基層博物館特色,切實為廣大民眾搭建起與文物展品之間的橋梁,基層博物館任重而道遠。
關鍵字:基層博物館;建設;問題;發展
一、博物館職能的變遷
托勒密于公元前284年在尼羅河口的亞歷山大里亞城建立的博物館被視為世界歷史上博物館的開端;自1905年張謇創立南通博物院起,我國現代化博物館已經走過了一百余年的歷史。隨著經濟社會突飛猛進的發展,2008年起博物館逐漸面向民眾免費開放,其后,博物館事業乘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之東風而起,基層博物館建設在全國如雨后春筍,欣欣向榮。
1、博物館業務范圍的擴展
隨著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博物館業務范圍逐漸擴大,由最初的簡單收藏逐漸發展到現今集收藏文物、研究文化、展示文明、教育民眾為一體。業務范圍逐漸擴大、精細化程度逐漸加深,這是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必然方向和要求。
博物館是物化的發展史,民眾通過參觀博物館了解城市發展的歷史,跨越時空的阻隔,鳥瞰逝去的風雨,在喧囂的城市中享受難得的靜謐優雅的氣氛,放松心弦。這是社會其他任何部門都不能替代的博物館的獨特魅力所在。
2、博物館受眾的增加
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的提出,使全民學習成為時尚,“三館建設”(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更將博物館建設擺在了文化大發展的突出位置。扶老攜幼參觀博物館已經成為民眾陶冶情操、了解歷史的一種常見方式。從博物館建立之初的貴族收藏獨享到現階段的無論年齡、不分階層,博物館當之無愧的成為受眾最廣泛的民眾社會教育基地。
二、基層博物館建設面臨的問題
1、文物展品不足
基層博物館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文物展品的缺失。基層博物館的發展可以是幾近無限的,而文物展品的數量卻是相對十分有限的。基層博物館行進在這無限和有限之間,如何取得最佳狀態,是所有基層博物館必然面臨的問題,也是所有博物館工作人員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2、研究能力不足
盡管我國近些年教育大發展,很多部門人才相對過剩,但博物館研究人員仍處于相對薄弱的狀態。特別是,博物館研究人員往往需要有比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就使得博物館研究人員的培養顯得更加供不應求,很多基層博物館研究工作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就造成了博物館研究人員培養的惡性循環狀態:因為缺乏有能力的研究人員所以很少進行研究,因為不研究就更無法培養出有能力的研究人員。
3、陳列形式陳舊
很多基層博物館由于資金不足或其他原因,陳展形式幾年甚至幾十年如一日,根本沒有將新出現的陳展技術納入已有的陳展形式之中,使得民眾在參觀過程中感覺枯燥、乏味,沒有參與感。
4、教育觀念落后
博物館的文物都是經過時間沉淀保存下來的精品,每一件文物都反映了當時社會面貌的一個部分,都是進行社會教育的引子和實例;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言行舉止都可能對參觀者造成影響,對于大部分到博物館進行參觀的民眾來講,博物館工作人員就代表了對他們日常能接觸到的對文物了解最多和最深的人。因此,在現代社會,博物館是進行社會教育的重要場所之一。但部分基層博物館工作人員并未真正認識到博物館和博物館工作人員在社會教育中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使得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流于形式。
三、對基層博物館發展建設的思考
基層博物館建設任重而道遠,面對人民群眾對文化發展的要求,結合基層博物館自身實際狀況,筆者認為,基層博物館建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將基層博物館真正建設成為引導民眾積極向上、符合社會文化追求的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為一體的富于生機和活力的社會文化教育機構。
1、突出本館特點、促進館際交流
基層博物館收到本身區域地理位置的限制,藏品大都是以本地區的文物為主,“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對當地文化的收藏、整理也最能突出基層博物館的特點,凸顯其與眾不同之處。這就需要基層博物館工作人員善于發現、總結,于一件件平凡而又珍貴的文物中,抽繭剝絲、歸納總結,發現、突出當地博物館的特色之處,和而不同,彰顯中華民族文化精髓和本地區域文化特色吸引民眾參觀博物館、參觀不同的博物館,從而推動整體博物館事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針對基層博物館普遍文物不足的問題,首先,可以向民間征集,鼓勵民眾捐獻或者協議文物所有者,文物由博物館代為保存并展出,以彌補博物館本身資源的不足之處;其次,加強館間聯系,多館聯合,進行文物巡展和交流展出,共同發展;最后,對于特別重要的文物展品,可以制作文物仿品或者制作圖片展板,以取得盡可能多的文物資料,豐富基層博物館展品和館藏。
2、強化自身發展、提高整體素質
博物館是文化寶庫,基層博物館哪怕再小,也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底蘊,都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研究和挖掘。基層博物館必須立足自力更生,發揮基層博物館面向民眾、實踐基礎雄厚的特點,加強研究和實踐,由內而外推動博物館整體健康有序發展。
終身學習理念的提出,使人的持續發展成為可能。博物館工作人員更應貫徹終身學習理念,堅持加強理論學習和業務技術學習,將博物館自身建立成學習型團隊和學習型單位,不給博物館工作陷入人才斷層的機會,以博物館工作人員每一個個體的發展形成合力,帶動博物館人員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博物館的持續發展。
3、創新展覽形式、拓寬布局思路
時代在發展,博物館也不可能始終一成不變,以不變應萬變的結果必然是被時代所淘汰。基層博物館建設中應充分考慮到現代科技不斷發展進步,為博物館發展適當預留空間。同時基層博物館工作人員更應思考如何將現代科技手段高效地運用于博物館,吸引民眾參觀,對民眾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社會教育,促進博物館更長遠的發展。
4、夯實服務理念、豐富教育內容
基層博物館是服務于民眾的惠民設施,博物館工作人員必須真正端正工作態度,夯實服務理念,緊緊圍繞博物館中心工作,強化服務意識,完善保障工作,力求使各項工作做到實處、落實到實處,探索出一條具有博物館特色的服務工作之路,一步一個腳印,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真正達到讓上級放心、讓民眾舒心、讓自身安心的效果。
在夯實服務理念的同時,還應不斷發展豐富博物館教育內容,工作人員應認識到,自己的言行舉止都可以成為對民眾進行社會教育的機會;挖掘文物歷史知識,開展各種類型的講座、活動、展覽,用自身的努力建立起文物與民眾之間堅實的橋梁。
參考文獻:
[1]宋向光.博物館定義與當代博物館的發展[J].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