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廣韻》中從“青”的聲的諧聲字的諧聲規律,明確廣韻中特殊諧聲關系的存在。通過在各方言中和中古、上古讀音的比較,揭示其語音發展痕跡,并顯示諧聲在語音研究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青;廣韻;諧聲字
諧聲字又稱為形聲字, 是許慎六書造字最重要的一種。它由表示意義范疇的意符和表示聲音類別的聲符組合而成,即所造出來的字,它的形符表示這個字的意義,聲音則與其聲符的讀音相同。一般地說,同一個聲符會和不同的形符組成不同意義的字。這些包含有該聲符的一組字習慣上稱為一個諧聲系列。這些諧聲系列往往在讀音上表現出相同或相近的語音性質,從而為古音研究提供依據。以《廣韻》中“青” 為聲符的一組諧聲字為例,來探討諧聲字的諧聲關系,并從中窺探其所反映的語言現象。
一、從“青”得聲的諧聲字按聲韻調統計
《廣韻》 所錄從“青”得聲的諧聲字共39個(若同一字形有不同讀音,《廣韻》 收錄在不同位置, 則分別計算)。
平:1、 耕母:綪
2 、清母:清(七情切)、圊、情(疾盈切)、晴(井二切)、請、
貝青、精(子盈切)、箐、鶄、蜻、鼱、婧(慈性切)、睛、□、聙、
3 、青母:青、鶄、鯖(諸盈切)、蜻、靘、
上:1、靜母:靜(疾郢切)、□、靖、婧、請(七靜切)、睛
去:1、映母:□ (楚敬切)
勁母:倩(七姓切)、凊、靗、貝青、靚、請、婧、精(子姓切)
徑母:靘(千定切)、掅
(一)從“青”得聲的諧聲字按聲母統計(見表 1):
莊:綪
清:清、圊、青、鶄、鯖、蜻、靘、倩、凊、靘、掅
從:情、晴、請、貝青、靜、□、靖、婧、 □ 、貝青、靚、請、婧
精:精、箐、鶄、蜻、鼱、婧、睛、靚、聙、請、睛、精
初:□
徹:靗
(二)從“青”得聲的諧聲字所屬韻部(見表 2 )
1、耕韻開口二等:綪
2、清韻開口三等:清、圊、情、晴、請、貝青、精、箐、鶄、蜻、鼱、婧、睛、貝青、聙
3、青韻開口四等:青、鶄、鯖、蜻、靘
4、靜韻開口三等:靜、□、靖、婧、請、睛
5、映韻開口二等:□
6、勁韻開口三等:倩、凊、靗、□、貝青、靚、請、婧、精
7、徑韻開口四等:靘、掅
(三)從“青”得聲的諧聲字所屬聲調(見表3)
二、諧聲現象反映的語音現象:
(一) 以“青”為聲符的諧聲字的諧聲規律及異常諧聲的存在以 “ 青” 為聲符的這組諧聲字的主諧字是“青”,其他是被諧字。“青”在《廣韻》中的音韻地位是清母青韻開口四等,那么這組諧聲字的諧聲關系可分析為:
1、從聲母方面看: 本部互諧5個,清從互諧12個,清精互諧15個,精從互諧26個。以“青”為聲符的諧聲字大多集中在齒音,并且齒頭音精清從居多,和舌上音也有諧聲關系。
高本漢認為,大部分諧聲字主諧字跟被諧字的聲母是相同或相近的。雖然聲母不同,但其發音部位大都是相同的。比如在以“青”為諧聲的字組中,現代音的聲母分別是:[t?揶] [t?揶h],在上古音中它們分別屬于精母、清母、從母。
董同龢也認為,凡是諧聲的字,聲母必屬一個可以諧聲的總類; 而不諧聲的或偶爾諧聲的必屬于另一類。和韻母的類相同,大多數聲母的類自然不會只包含一個聲母,但是各類之內, 各個聲母也必有某種程度的相同才會常常諧聲。如“靜”、“倩”、“請”等,從“青”得聲,包括[t?揶] [t?揶h]兩個聲母,但它們的發音部位卻是相同的,都是齒音。
2、從韻部方面看: 從“青”得聲的諧聲字主要集中在精、清、從三部,照、穿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