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目前的中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創造意識地培養、學生創造動機地激發、學生創造思維地發展、學生創造性的個性品質地樹立等問題,已成為擺在每一個中學數學教師面前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另外,最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的教學基本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強調從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出發,并兼顧到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全過程,使學生在理解數學知識的基礎上,獲得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的進步與提升。所以,我們對學生的各種能力都要進行培養,即從實際情況出發,努力激發并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在數學教學課堂上發掘與培養創造能力的方法
1.加強中學生對創造力的認識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只有使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才能有效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所以應加強對中學生創造力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而這首先就要提高他們對創造力的認識水平。
(1)建立結構合理的中學數學教學知識層次。創造性的培養必須建立在合理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知識的本質是人類對生活經驗的總結,它是科學進步和生產力提高的主要力量源泉。缺乏知識的人是不可能進行任何創造活動的。但很多人一生都在為獲取知識而辛勤苦讀但卻鮮有創造,這是因為他們懂得最多的是“什么是什么”之類的已經固化了的“死知識”,缺乏對所掌握知識的靈活運用。
要想在中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首先要理順獲得知識與探索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數學知識都可以作為探索學習的內容,因為這不僅違背教學原則,而且不具有現實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確實有部分數學知識具有容易發現的特點。所以需要我們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進行不斷探索,尋找最佳的平衡點,使學生擁有的知識結構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其創造力的發揮。
(2)加強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在中學數學的教學中,還需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逐漸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學生一旦有意識的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他就會對不同學習方式所產生的后果進行比較從而獲得反饋信息,進而進行不斷調節,以便使學習方式能更好地達到學習目標,并使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自立性等得到充分發揮,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習效率。
(3)科學合理的設計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提問問題。教師如果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發展水平認識不足,則在提問時所預設的問題不是太難就是太簡單,或者不注意提問的方式與方法,而學生也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思考或回答,這會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造成嚴重打擊。因此,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預設問題必須具有有效性。
(4)培養學生逆向思維潛能。逆向思維的實質是由果索因、知本求源,即從原問題的反方向著手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這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數學思維,它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組成部分。學生掌握了逆向思維,會使自己的思維更加靈活,思維結構也會隨之變得更深更廣,看待問題與思考問題時思維會更清晰明白,從而能快速解決問題。而學生從問題解決過程中獲得的成功與自信會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興趣。
2.注重在中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創造性的人格
義務教育階段是學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在該階段培養學生的具有創造性的人格是非常必要的,這是因為該年齡段的學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同時也會給他們后期的學習帶來享之不盡的精神財富。在中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創造性的人格,必須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培養和鼓勵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和鼓勵學生的好奇心要求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學生在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之后,才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促使學生勤思多想,從而掌握學習的主動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為其提供質疑問難的條件,并注重質疑問難的效果。從中挑選有價值且值得探究的問題來引導學生。
其次,激發并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水平高,就會主動地提出問題或任務,并在學習活動中堅持不懈,努力地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即使遇到外部刺激的各種干擾,學生仍會保持開放的心態,在解決問題時敢于冒風險,并能覺察到情境中那些與問題解決毫無關系的重大線索,從而創造性地將問題加以解決。
最后,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總會遇到許多困難或挫折。若不及時對其進行引導就會使他們喪失自信心,認為自己不行,更不用說創造力的發展與培養了。這時教師要及時對他們進行鼓勵,并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查漏補缺和加強訓練。
三、總結
創造力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數學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是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因此,在中學數學的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去學的學習效果比被動接受的效果要好。所以,在中學數學的課堂上,教師應加強對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即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才能發掘并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1]劉建新. 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幾點做法[J].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