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學校學生的文化基礎較薄弱,學生相互之間的基礎差異很大;要想通過整齊劃一的教材,把他們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是很難實現的。因此,開發校本課程是職業學校的當務之急,可以說做好校本課程開發工作是更好的培養職業專門人才,擴大學校招生,發展中等職業學校的一個重要舉措。
關鍵詞:校本課程研發;中職教育;教學研究
前言
如今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各地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普遍較好,但學生的多方面優勢在中考試卷上不能得到展現和提升,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尚存在很大的開發空間,學生相互之間的基礎差異很大,自身素質與專業需要相差很大,要想將這差別很大、需求多樣的學生,通過整齊劃一的教材,把他們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是很難實現的。因此,開發校本課程是中職學校的當務之急,可以說做好校本課程開發工作是更好的培養職業專門人才,擴大學校招生,是發展中等職業學校的一個重要舉措。
一、校本課程及校本課程研發的內涵
所謂“校本”,即是以所在學校的學生為本,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和學校獨有的教育環境出發,以參與、合作、民主、多樣性為原則,充分體現學校獨特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所謂“課程”,即所進行的教學專業活動不是單純某個課時的設計或某次教學活動的組織,它必須更具學科化、目標化、系統化、規范化。
“校本課程開發”是1973年在愛爾蘭阿爾斯特大學召開的國際課程研討會上菲呂馬克和麥克來倫兩位學者提出來的新概念。校本課程是相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提出來的,它是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和課程管理政策,由學校統一規劃或教師親自設計的課程,是課程管理行政主體變化的一種表現,是課程管理權力的一次再分配。它的具體含義是:學校的領導、教師、學生及課程專家、家長等在對學生需求進行科學評估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而開發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二、中等職業學校校本課程研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都經歷了中考失利,在義務教育階段,他們的成績和行為習慣都較差。說到底,中職學校的教育,實質上是“差生”教育,也就是要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和學習習慣。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生前提出:“教育是什么?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正是由于這些“差生”在小學和義務教育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學習成績和心理素質才遠遠低于普通和重點高中的學生,導致他們輸在了人生的“起跑線”上。因此,中職學校的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對學生施加影響,有效地提高中職學生的學習心理素質,從而改善他們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順利完成學業,積極參與社會競爭,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真正實現對學生的素質教育。
由此可見,中職學校的校本研究是當前中職學校發展和師生共同成長的現實要求和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