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主導者。教師素質的高低是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的一個關鍵因素。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面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適應社會轉型發展趨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要具備適應社會轉型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社會轉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素質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深入發展,我國進入了一個深刻的社會轉型期。社會轉型對當代大學生帶來了許多消極影響,表現為對許多社會現象的困惑,對許多理論問題的疑惑,甚至出現了對信仰、主義的懷疑等。面對社會轉型對大學生的影響,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具備適應社會轉型的綜合素質。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要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而且要有適應社會轉型的知識水平及知識結構,還要具備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等等。唯有如此,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好主導者的作用,才能實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陣地的教育教學目的。
一、適應社會轉型,加強思想政治道德修養
思想政治道德修養素質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綜合素質的核心,它制約并影響著其他素質,同時對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質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
(一)要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
“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是理論教育工作者的精神支柱,是理論教育隊伍素質結構的靈魂。”[1]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立身、治學和執教之本,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強大精神動力。
有理想信仰的人講理想信仰,才能講得實在,才能為學生所信服,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信仰。面對社會轉型給學生帶來的信仰危機,政治理論課教師更加要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信仰。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通過不斷的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培養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二)要具有過硬的政治素養
“政治素養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備的最基本的素質,關系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方向。”[2]首先,政治立場要堅定。就是要始終站在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同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其次,政治品德要高尚。就是始終如一地忠于黨,終于人民,終于祖國;始終如一地熱愛我們的黨,熱愛我們的人民,熱愛我們的偉大祖國;追求真理,實事求是。另外,要具有很高的政治水平。就是善于明辨政治的是是非非,善于洞察國際和國內政治發展的規律以及發展動態趨勢。只有自我政治素質的過硬和堅定,才能理直氣壯地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才不會顯得缺乏底氣、沒有信心。
(三)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
古人云:德為師之本,師者須德高。高尚的師德品質,是對學生最具體、最生動和最深遠的教育。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來說,師德更為重要,因為他們不是一般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而是用馬克思主義教書育人的人類靈魂工程師。在社會轉型時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自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帶頭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把個人理想、本職工作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人民幸福緊密聯系在一起,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樂于奉獻,誨人不倦,潛心研究業務,靜心教書育人,不僅要以言立教,更要以身立教,以自身的高尚品德和行為,以自身的表率作用去感召學生的心靈世界,把學生培養成為有德之人。
二、適應社會轉型,提高科學文化素質
教師是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造者。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和社會轉型時期,要勝任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工作需要,就必須努力學習各方面知識,奠定寬厚的科學文化基礎。
首先,要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儲備。善集大成者,方能為大優者。思想政治課教師只有具備厚實的知識儲備,較高的文化水平,才能在教授馬克思主義理論過程中做到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得心應手。一是要有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不僅要熟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熟練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而且要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現實問題,做出有說服力的回答,這樣講課才會有根有據、信心十足,才能解決學生產生的困惑。二是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既要對自己任教的科目有充分的深刻的了解,又要對與專業相關的知識包括哲學、社會學、政治學以及其他知識有一定的掌握,從而形成合理科學的知識結構。
其次,要具有較強的學科輻射力。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綜合性很強,涉及的理論和現實問題非常廣泛,由此,就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了如指掌外,還要必須擁有較為豐富的相關知識儲備。這就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師不但要對相關的倫理學、社會學、政治學、邏輯學、中外歷史等諸多學科知識有比較充分的了解,而且還要具有其他社會學科知識,如人際關系學、領導科學、人才科學、管理科學等方面的知識。
再次,要緊跟時代步伐。當今時代新舊知識的更替非常迅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如果安于現狀,就會很快被時代所淘汰。只有緊跟時代的步伐,海納百川,兼收并蓄,既要從本民族的優秀文化中汲取知識營養,也要學會從西方文明的優秀成果中吸收知識營養,才能使自己能夠成為緊跟時代的教育人才。
三、適應社會轉型,增強身心素質
良好的身心素質,是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順利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基本前提。迅速的社會轉型對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身心素質要求。
(一)要擁有健康的身體素質
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素質是難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的。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任務非常繁重,作為高校最主要也最艱難的教育工作,要想取得一些成績,必須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隨著社會步入迅速轉型的時期,多元文化不斷交互碰撞,使得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和困惑,從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面臨艱巨的挑戰。可以想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若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如此艱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是難以完成的。另一方面,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生的數量劇增,這就大大加重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工作量。另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知識更新速度很快。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促進知識的更新,就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沒有必要的身體條件是難以想象的。所以,良好的身體素質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必要前提。
(二)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思想理論課教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課教育教學的重要條件之一。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思想政治教師很難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艱巨任務。首先,一定要對自己的工作有興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當說是一門比較枯燥的課程,在市場經濟的大潮前,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失去了興趣,就會影響整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因此,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擁有極大的興趣,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條件。其次,一定要具有良好的性格。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是做人的工作,對象是具有獨立思考和個性的大學生,開展有效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師要具備積極向上的良好性格。這種性格就是科學的態度,樂觀的情趣,堅定的意志,清醒的理智等。另外,還要具備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在復雜的問題面前,在心理和行動上控制自己的應變能力,能夠在各種困難中保持樂觀的穩定的心態,克服困難,開拓創新。
四、適應社會轉型,提升個人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林崇德將教師的素質概括為師德、知識和能力三個方面。[3]能力是一個人內在素質的外部展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個人能力的高低,是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吸引力的最重要因素。
(一)要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
教學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主要工作,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好壞。教學能力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科學性、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和諧統一,在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平等互動,將教學與科研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追求盡善盡美的教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學過程的科學性,就是要求教師具有正確闡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能力,能夠做到“以理服人”;思想性,就是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要精通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基本功;藝術性,就是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理論思維表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力求形象生動、通俗易懂,使深奧的哲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要想讓教師的勞動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就應當引導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來。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要成為善于“傳道”的教學型老師,而要成為更加善于“解惑”的科研型、專家型的教師。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想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就必須從教書匠的角色中擺脫出來,努力成為具有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的“學者型教師”,這也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專業地位、確立其工作特性的最佳途徑。
(二)要具備終身學習和勇于創新的能力
面對社會轉型的急劇變化,要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理論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不斷學習能力,善于經常不斷地學習黨的方針、路線、政策;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知識;學習和吸收現代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學習和借鑒中外歷史的一切優秀的文明成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學會根據自己和社會的需要,不斷更新知識,調整知識結構,使自己成為終身學習的典范。
教師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更要積極投身于教育創新實踐,勇于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注重培養當代大學生的主動精神,鼓勵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大學生在發掘興趣和潛能的基礎上全面發展,努力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大學生。
(三)要具有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的能力
江澤民曾指出,隨著改革的推進和經濟的發展,我國出現了具有明顯差別的不同群體,他們的經濟狀況、生活環境、思想認識、文化素質和心理特征都有所不同,如果不能做到采取針對性的方式方法,不因材施教,而是千篇一律地空調說教,思想宣傳的效果肯定不好。[4]面對社會轉型的急劇變化,當代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和精神文化生活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企圖用一種教學方法或手段來應對所有的問題,是不可能行通的,必須綜合運用各種方法手段。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方法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善于“排兵布陣”,有機使用各種方法手段,發揮它的最大效能,從而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綜合運用各種方法手段的基本原則是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 堅持以原則性方法為主導,以靈活性方法為羽翼,合理安排,巧妙布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才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胡子克主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概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358
[2]李俊蘭.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素質的現代化要求[J].繼續教育, 2008,(3)
[3]林崇德. 教育與發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07-208
[4]江澤民. 論“三個代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1:134
(作者簡介:向東平(1972.11-),男,安徽巢湖人,碩士,助教,上海濟光學院經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