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倡導全民健身的今天,社會對體育人才的要求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對新的體育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嚴重的沖擊著傳統的體育教育人才的培養模式。筆者通過全面的分析高等體育教育人才的培養模式和特點,旨在明確的提出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發展思路,從而有效的提高體育教育人才的質量。
關鍵詞:高等院校;體育教育;體育人才;模式
一、高等院校體育教育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的體育專業是培養體育師資的重要來源與保障。高等院校的體育人才是中小學體育教育的直接參與者,它關系著全國2億多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與發展。所以提高高等院校的體育教育的教學質量和效益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等院校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的現狀
1.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在過去長期的計劃經濟的影響下我國大多數高校的體育教育模式都是以應試教育模式為主,只有少數的幾所綜合大學進行了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應試教育雖然為社會培養了許多的專業人才,但是應試教育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弊端,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所以各高校應結合社會現實,制定與時俱進的體育教育模式,未設會培養新型的體育人才。
2.體育課程體系設置的影響。課程體制的設置對人才的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體育教育專業同樣如此,據調查顯示,各類高校的體育專業教學課程設置沒有靈活性,教學內容不新穎,沒有特點,教師的體育理論方面的研究也不夠深入,有的還出現滯后、 不實用的現象。
3.體育教學內容的影響。市場經濟以來,許多高校都進行了教學內容上的改進,但是仍有許多高等院校在教學內容的設定上不盡合理。比如:有的體育學院只注重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而忽略了體育衛生與健康知識的傳授;又比如,有的院校雖然設置了多種類型的體育教學內容,但因為師資和場地的限制,許多課程成為了空頭支票,而實際運行的幾門課程是非常有限的。
4.體育教學目標的影響。許多高校的體育教學目標不能很好的實行下去。一方面,是學校的體育教學目標的設定不盡合理,以致在實際運用當中不能較好的完成。另一方面,是學生不了解課程,對體育的學習沒有明確的目標,所以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老師與學生的不能很好的配合。
5.體育生的自身素質的影響。現今許多高校的學生都存在著逃課現象,據調查顯示,許多大學生認為大學的課程不重要,對將來的工作沒有太大的幫助,上大學只是為了一張大學文憑。
三、體育教育模式的改進
1.體育課程的設置。體育課程的設置同樣需要考慮社會的需要和科學發展的需要,同時也要注意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結合以上幾點,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課程體系。1998年,教育部頒發了《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其中規定了課程設置的基本原則即:寬口徑、厚基礎。各類體育高校也應遵循這一原則適當調整與修訂體育課程的設置。做到以上兩方面,我相信體育課程的設置會較以前來講更加科學合理,并且具備長遠性。
2.體育教學內容的改進。大學體育教育內容的設置要更加注意社會的需要和學生的喜歡程度。因為學科的實用價值對學生的學習、生活以致將來的工作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影響著一個人的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的能力。而在教學內容的制定上教師和學校是主要角色的扮演者。這就要求我們的體育老師和學校要認真研究社會形勢和學生的各方面條件,制定科學的體育教學內容。從而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專業的體育教育人才。
3.體育教學目標的改進。二十一世紀中國體育專業的教育人才的培養目標應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教育的實際需要為主要目標。大學體育教育要注重基礎的寬厚和教育的現代化,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和職業道德,使之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為社會培養新型的體育教育人才,以滿足社會對體育人才的多樣性需求。
4.提高高校體育生的自身素質。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高校體育教育應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明白學校設置此類課程的必要性,讓他們明白學習專業的體育知識對自身以及未來的重要作用。同時還應積極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高校體育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只有高校體育學生自身素質得到實質性的提高,進入社會后才能更快地融入其中,并且為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
總結:高等體育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除了以上的幾點,在實際的教學當中還有許多要注意的。要想真正有效的提高高等院校的體育教育人才的質量,離不開學校、學生和社會各方面的幫助。只有社會各界合理的配合,才能有效的提高體育教育人才的質量。
參考文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