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科類大學實驗教學在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實驗可以驗證理論,使課堂講授的理論容易被學生接受,同時,又使學生掌握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和測試技術,培養學生撰寫實驗報告和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探討把學生從知識型向復合型發展轉換的一點償試。
關鍵詞:教學目的;社會實踐;學生素質
面對世界對人才的競爭,高等教育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在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級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歷史使命。對學生素質的培養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給學生更加完善的知識結構,有利于學生的全面成才,有利于學科的發展,這是我們教學改革目的。
一、探索性實驗教學形式與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培養的關系
結合我們學校的專業特點,我們在完成汽輪機課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實驗教學任務后,充分利用實驗教學的有利條件,加強對學生素質的培養。鑒于上述想法,我們在讓學生熟悉實驗設備的過程中,或實驗課結束后,抓緊一切可利用的時間,給學生提出實驗過程當中不引起學生注意或與課程內容有關,需要擴展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例如:我們在利用《汽輪機發電機組》做實驗時,向同學們提出了初參數變化對速度變動率的影響,并網運行與單機運行靜態特性曲線測試方法的區別,自行設計一個并網運行時靜態特性曲線測試方案等等。盡管有的同學提出的方案荒唐可笑,有的甚至根本行不通,但畢竟用了心,動了腦,最后把大家提出方案歸納總結一個大家都認可的完整方案,并上機驗證方案的可行性。我們抓緊了每一刻可利用的時間,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新意識,拓寬了知識面,加強了學生能力培養。
二、積極開展多種探索性實踐教學形式
多媒體教學這一視聽結合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由于具有形象生動,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能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揭露事物的本質和演變過程,能變靜為動也能變動為靜等一系列特點。為能使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相結合,根據《汽輪機》課的特點,我們完成了《汽輪機結構與安裝》、《汽輪機輔機設備》、《汽輪機液壓調節》、《汽輪機液壓保護》等四部多媒體教學錄像片,在教學、實習以及現場培訓等環節中使用,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汽輪機是現代火力發電廠的三大設備之一, 汽輪機級的結構及工作原理是《汽輪機》課的基礎部分,也是這部分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老師習慣講法,將級展開圖畫在黑板上,絕大多數同學很難再腦海中形成立體概念,想象不到其空間結構。雖然在課前曾進行過認識實習,但其效果往往不盡人意,原因是汽輪機在運行時,大蓋一扣是任何結構也看不到的,即使實習趕上安裝,學生也不容易理解這些分離元件是如何組成級的。面對這樣的困難,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之特長,通過實際拍攝隔板加工、轉子就位兩組鏡頭,學生結合老師在黑板上畫的“月牙”,再加上簡單的解說詞,僅用幾十秒鐘,就把級的結構及組成講得非常清楚。在課堂上眼耳并用,不僅接收到教學信息量大為增加,而且許多內容一看就懂,當堂消化,避免了教師口干舌燥的講解,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能動作用,對提高教學質量,將起到積極作用。
三、合理制定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
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環節就是結合實際進行生產實習。下面就指導學生實習,包含專業實踐和社會實踐兩個方面來闡述如何加強生產實習管理,強化學生工程意識與人才素質培養所做的工作。
所謂專業實踐:就是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為以后的技術性工作打下基礎。為指導學生實習,我們編寫了《汽輪機結構及系統》文字、電教教材,兩部教材章節、內容相對應。學生下廠實習前,首先觀看錄像,對汽輪機整體結構、各部套的組成及汽輪機熱力系統,形成初步印象。到了現場,學生有目的地、準確地找到實物。再回過頭閱讀文字教材,既弄清了各部套內部結構,形成了汽輪機整體概念,又在理論上有所提高,加深理解所學過的理論知識,為后繼課奠定了堅實基礎。
所謂社會實踐,即學生直接與技術人員及干部的接觸,來了解和熟悉工廠中的人及管理狀況,提高學生在管理能力方面的素質。社會實踐與專業實踐有所不同。專業實踐有東西可抓,有章可循。但社會實踐不能。我們生活的社會如此復雜,以致很難象專業知識那樣總結出一套理論交給學生,社會知識靠學生在接觸實際中去摸索,去體驗,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因此,利用實習安排好學生的社會實踐,也是學生對電廠的管理狀況、職工狀況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查。通過實習,學生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看到了我們國家電力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這更激發了學生發奮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以上是我們近幾年教學中把學生從知識型向復合型發展轉換的一點償試,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有很多工作有待我們去做,去嘗試。加強各環節教學是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強化學生素質培養才是目的。只要我們肯動腦、肯出力,努力探索出一條教學改革之路,一定能把我們學校建成國內知名、省內一流特色鮮明的多科性大學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單位:東北電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