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對產業鏈管理的理論進行了闡述,著重分析了現有研究的長處與不足。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產業鏈管理的博弈模型。作為一種關于產業鏈管理的優化方法,對實施產業鏈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管理理論 產業鏈管理 博弈論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10-020-02
在經濟全球化和市場化的浪潮下,越來越多的實踐表明產業鏈管理是提高產品競爭力的成功策略,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演化成為產業鏈之間的競爭。
一、產業鏈管理的相關研究
我國最早提出產業鏈一詞是由傅國華于1990~1993年在研究海南熱帶農業發展的課題中,受到海南熱帶農業發展的成功經驗的啟迪而提出來的,可以說是一個中國化的名詞。產業鏈,是一個廣泛涉及到企業、行業(產業)和區域發展的范疇。
但目前,對產業鏈的定義學術界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從現有文獻看,有代表意義的定義主要有:李仕明從政府和企業的角度論證了產業鏈,認為“企業經營要有好的‘上家’和好的‘下家’,這種經營環境中的上游—中游—下游,對企業而言,通常稱為供應鏈,對于政府,則稱為產業鏈”。鄭學益從核心競爭力的角度論證了產業鏈,認為產業鏈就是以市場前景比較好、科技含量比較高、產品關聯度比較強的優勢企業和優勢產品為鏈核,通過這些鏈核,以產品技術為聯系,以資本為紐帶,上下連接,向下延伸,前后聯系形成鏈條,這樣,一個企業的單體優勢就轉化為一個區域和產業的整體優勢,從而形成這個區域和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為了增強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力,使每個加盟企業都能受益,必須加強對產業鏈的結構及其運營的研究,由此產生了產業鏈管理(Industrial Chain Management)這一新型課題。它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方法,目標在于提高企業服務水平和降低總成本,并且尋求兩者之間的平衡。在產業鏈管理理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快速響應(Quick Response,QR)。QR在執行策略上有以下要素:一是產業鏈的加盟企業建立合作機制,通過加強各方之間的契約關系來消除存在于產業鏈每個環節之間的障礙;二是產業鏈的加盟企業在軟硬件兩方面同時進行調整和變革;三是加盟企業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內部進行管理,實現企業間產品信息的共享;四是產業鏈的加盟企業共同建立暢通的物流渠道,保證商品的正常流轉。隨著合作企業交易關系的深化,新的問題和矛盾也涌現出來。主要原因在于QR產業鏈管理理論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合作企業因為需要公開和分享核心競爭力而產生的矛盾;二是由于追求差別化的競爭優勢而產生的產銷對立;三是產銷聯盟中的權力復歸。優勢企業利用自己在產業鏈中的優勢地位和相對權力來控制和管理其他企業,這與產業鏈管理的平等互利思想相背離。
二、博弈論的基本概念和表述
對一般的博弈問題,(Shapley)值向量未必屬于核心。也就是說,可能有這樣的聯盟存在,使得它有力量拒絕接受按(Shapley)值給予的份額。
四、結論語
文章評述了產業鏈管理的研究現狀和博弈論的基本理論,根據產業鏈內部合作企業之間的供給與需求的依賴強度提出了產業鏈博弈論模型。希望本文為產業鏈管理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傅國華.運轉農產品產業鏈,提高農業系統效益[J].中國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