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教學與科研設備(包括實/試驗設備、創新基地設備設施)的優化管理變革是適應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促進社會與經濟發展,提升社會運行效果和增強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之一。高校教學設備的選擇、保障與使用模式的優化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認識其中聯系與本質,提升高校教學與科研設備設施在國家創新體系的層次和作用,盤活高校教學與科研設備,提高其使用率,改變設備的專業化選擇、使用、管理與廉政建設的模式,有利于國家高等教育、科研事業可持續發展;有利于發揮資金乘數效應,挖掘設備潛力,激勵在崗人員,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高校 教學科研設備 服務保障 創新體系 管理變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10-067-03
一、國家創新體系的內涵與高校教學設備服務保障的聯系
現代創新經濟學認為,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知識創新、制度創新。其根本的目標是系統地推動和加速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并增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創新與國家創新體系
1.我國國家創新系統。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創新內涵在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知識創新方面的擴展以及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長足發展,1997年,中國科學院向中央提出《迎接知識經濟的到來,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報告,揭開了我國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序幕。中國科學院的專家指出:我國的“國家創新體系是由與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相關的機構和組織構成的網絡系統,其骨干部分是企業(大型企業集團和高新技術企業為主),科研機構與高等院校所組成。包括四個部分,一是知識創新系統,二是技術創新系統,三是知識傳播系統,四是知識應用系統”。隨后,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創新體系”研究小組又提出我國的“國家創新體系不僅要強調知識轉化為生產力這一戰略目標,還要重視知識(尤其是人文知識)轉化為制度創新這一戰略主題,實現以知識為基礎的制度創新”。筆者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有關創新系統形成的機理、具體結構、信息傳遞、利益關聯和相互作用途徑如圖1。伴隨著高校教學與科研設備發展與需要,高校教學與科研設備管理工作始終體現在國家技術創新系統的形成之中,在高校教學與科研設備知識的應用與調整,標準的制定,現代高校教學與科研設備系統的形成,利用媒體的傳播,高校教學與科研設備在社會的推廣,無不滲透著技術創新系統的形成過程。但在制度層面,高校教學與科研設備的發展確實還需要提升與改革,逐步消除學校、地方、部門壁壘,提高高校教學與科研設備的社會整體效率和效果。
2.國家創新體系的特點。國家創新體系與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和科技發達程度有著重要的關聯。它是一個動態的演變系統。不同國家的創新體系優勢都要視其與本國的經濟技術發展水平是否相適應,并以促進本國的經濟競爭力的提高為準繩。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的國家創新體系具有幾個顯著的特點:(1)創新權益明確,企業通過專利制度、保密及各種利用時機,搶先一步帶來的有利條件,來占有創新收益。當創新收益能夠得到充分保證的條件下,企業才有動力進行創新。創新權益是否明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家創新體系的動力。建立國家創新體系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在技術私有和公有兩方面建立一種適當的平衡,既保持足夠的私人刺激以鼓勵創新,又保持足夠的公有性促進技術廣泛應用。(2)有著多元的、獨立的、一般又是競爭性的創新來源。市場經濟體制中創新體系提供的是多元的積極性以及按不同想法主體的競爭性,它是在普遍存在著獲得掌握技術的可能性所需的一般基本知識的途徑以及重視市場信號的強烈動機的背景下運行的。(3)嚴重依賴市場力量選擇由不同企業提供的創新和企業本身。這也導致了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國家創新體系的主要缺陷:產業研究與發展缺少協調的性質,造成研究與發展配置的低效;喪失了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益;具有特定類型的研究與發展可能缺乏創新動力。(4)為了緩解以上的矛盾,政府的創新政策也就成了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內容。政府對創新作用主要表現在:①政府對研究與發展的支持。②政府可以在創新的用戶——生產者關系的建立和再構造中直接、間接地進行干預。③在有根本性的創新和技術范疇變動的階段,政府的任務變得更加復雜和重要。
3.國家創新體系的網絡環節。國家創新系統存在著許多環節,而導致這些環節互相作用的是運行機制,主要有4個方面。(1)資金杠桿,主要包括用于創新的私人企業基金和國家財政支持。前者以風險投資的形式參與創新,后者則反映了政府對創新的態度、意向等。(2)政府法律杠桿,包括知識產權、技術標準、技術與公共政策。它們通過配置規則和協調規則得到表現。(3)市場杠桿,市場壓力與市場導向可以使國內的技術與信息迅速流動起來,促進科技使用與相互影響。(4)社會杠桿,主要指組織創新與人員流動,以及提供信息傳播和服務的各種公共設施等。高校主要參與社會杠桿的作用。
(二)研究高校教學與科研設備保障國家創新體系的意義
1.為創新主體提供刺激和動力,改善世界金融與經濟危機對社會的影響,幫助政府增強企業信心和發展動力,激勵企業生產與經營活動的展開。彌補和改善創新的高成本、高風險、低效率、窄范圍的弊端,促進創新社會建設。
2.將高校的教學與科研設備、設施、試驗條件等資源,在城市間、區域內甚至于國內外,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以提高創新的產出/投入比,帶動相關領域正向發展。另外,還可解決學校設備使用、管理與采購專業人員不足、促進教學與科研健康發展,強化廉政建設,使采購工作規范化,從而也加強高校教學與科研設備維護、維修和使用專業化建設。
3.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高校有一個不可推卸的責任:承擔創新知識的傳播和應用推廣。加快新技術和技術創新成果向社會經濟領域的擴散滲透,促進社會技術能力的迅速提高,增強國家經濟競爭力。可幫助高校實現社會服務、社會功能。
4.建立政府—教育—科技—經濟一體化機制,形成新的科技經濟發展范式,使經濟發展建立在科技與教育進步之上,使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較高的內在質量和強大的發展后勁。
5.利用國家的創新政策、機制、體系,提高高校教學與科研裝備現代化水平,對高校教學設備服務保障工作有明確的指導作用,可以加速教育創新,老設備的更新改造,新的教學和科研設備的更新換代,促進高等教育結構調整與升級等等。
6.高校的存在與發展處于社會競合之中,如同植物在自然中生存與發展一樣,離不開它成長的環境和條件。具體環境和條件可通過以下模式來體現,見圖2。當其發展的條件具備,時機成熟,內在機制正向作用的時候,它就能很好的發展。理解高校發展和存在的機理,尋找好教學與科研設備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位置,有利于高校設備管理工作的系統性、專業性,可持續發展。
7.現代高校教學與科研設備管理產生于從屬教學與科研的實驗室,基礎相對較落后,管理與政策水平先天缺失,人員素質以及業內地位不高,很難參與到高校教學與科研服務國家創新工作上面來。如何改變形象,抓住國家政策和發展機遇,提升系統整體利益,改變社會生存條件,爭取社會支持、合作,提高運作效率意義重大。
8.創新是民族的靈魂,是國家經濟發展的發動機。目前國家、城市和整個社會都在構建創新型的組織形態,利用這一時機,爭取政策與研發資金,爭取人才與氣勢,提升自己的組織發展機制,是一種戰略與戰術安排。
9.促進高校原始性創新、開展系統內業務學習與創新競賽,提高制度、機制、勞動力整體效率,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強化我國在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意義深遠和全面。
10.有利于高校確立創新主體,設立研究與發展資金,保障高等教育健康發展、運行和技術儲備。
二、高校教學與科研設備服務與保障國家創新系統的研究
高校教學設備服務保障的本質也可以理解為設計并保持一種良好的使用狀態和環境,使設備在工作中高質量、低成本、多功用、少污染、寬范圍、易維護、高效率地完成產權人指定目標的過程。在當今市場經濟和國際一體化復雜的社會背景下,高校教學設備服務保障,應努力實現產權人自然而順暢的大目標。
(一)高校教學設備服務保障目前的狀況
根據北京、天津兩地高校教學設備服務保障情況,不難發現每一個高校都有自己認同的一種教學與科研設備服務保障模式,但整體上講均為各自為戰狀態,使用率不高,封閉使用沒有形成區域、城市甚至于國家、世界層面的交流與使用。也沒有集中起來形成專業化的教學與科研管理體系與制度。也就是沒有形成專業化的規劃、設計、使用、采購、維護、保養、維修組織和制度。
高校教學設備服務保障水平的高低與高校活力、效用有很強的相關性,高校教學與科研設備服務保障的好壞最終反映教育的結果。另外一些涉及高校教學設備的環境標準、知識產權、設備的技術更新、資產運作、橫向交流與聯合以及與世貿相關的這一方面政策、法律、財務、信息等管理要加強,而這恰恰是我們高校上個層面面對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管理的缺失。
過去,高校教學設備保障為組織單一行為,缺乏行業協會管理以及教育主管部門的作為,高校沒能根據教育的需要管理好自己的資產,缺乏從國家創新系統角度整合高校各個創新活動的子系統,目前很難統計具體的數據,但從國有資產管理與流失的情況看,我國以公有制為主導的高校教學設備服務工作很難實現設備產權人的利益。
(二)高校教學設備服務保障鏈接國家創新系統的途徑
如上面所涉及到的高校教學設備的綠色運營、環境標準、知識產權、高校教學設備的技術創新、資產運作、橫向交流與聯合以及與世貿及科技發展相關的這一方面政策、法律、財務、信息等管理應成為未來處在競爭中的高校教學設備服務保障的主要任務,也是高校教學設備服務保障工作者走向教育經營與發展主戰場的最佳途徑。下面我們分析一下與高校教學設備服務保障密切相關的國家創新系統技術創新子系統的運作機制:見圖3。
在這一模型中,共有5條活動路徑:第一條是以C表示的創新活動中心鏈。第二條是用f和F表示的中心鏈和反饋鏈,其中F表示主反饋。第三條是以K—R表示的創新中心活動鏈與知識和研究之間的聯系:在創新各階段若有問題,先到現有知識庫中去尋找,即1→K→2的路徑;若現有知識庫不能解決問題則進行研究,再返回設計,即1→K→3→4路徑。第4、5條是用D、I表示的科學研究與創新活動之間的關系,其中第4條D表示科學發現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