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的黑龍江省高等教育資源面臨棘手的問題,一方面是部分高校的教育資源嚴重不足,而另一方面則是部分高校教育資源浪費,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分析黑龍江省高等教育資源不足和浪費的現狀,從多個層面進行剖析,給出整合和調控的對策,使黑龍江省教育資源得以平均分配和更合理的利用,更方便黑龍江省學生求學,為廣大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服務。
關鍵詞:黑龍江省 高等教育 資源整合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10-074-02
一、高等教育資源整合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人類社會由低級到高級發展的必經階段,不只是受教育個體自身的素質提高,也是其所屬社會環境質量飛躍的催化劑。而高等教育的基礎根本就是高等教育資源,然而高等教育資源的定義是什么呢·所謂高等教育資源就是構成高等教育得以實施,使得高等教育得以發展和維護的必要有形及無形資源的集合。分類的標準有很多種,分類的標準很多。如根據辦學的形態劃分,可以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其定義類似與會計核算方式中的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的區分。有形資源包括(但是不限于)政府資源:國家各級政府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對高校的財政撥款以及給予的政策上的扶持。企業資源:主要是企業外部資源,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校園的各種資源和企業的龐大資金結合起來,形成校企聯合辦學的模式。實物資源:指辦學所用的學校內部的資產,如操場、土地、房屋儀器等。教師及學生資源:教師是高等教育實施的最直接一線人員,而學生則既是接受服務一方,又是資源的主要輸出方。無形資源單從形態上看是精神形態,不具有實質性的物質條件,其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品牌資源:是一所學校社會地位和綜合實力的反映,是高等學府社會地位和綜合實力的反映。制度資源:是高校管理制度、規章、管理方法及手段的總和。知識資源:依托與教職員工,是高校自行在各自領域取得科研成果、知識產權、技術核心等一切無形教育資源的總和。高等教育資源整合的概念就是將以上所述的各種類型的資源達到最優的平衡點,使得各項資源的配合能夠達到最高效、優質。從而更好的為高等教育進行服務。
對于“整合”一詞的解讀有很多種,學術上最認可的一種是指由系統整體性及系統核心的統攝、凝聚作用而導致的使若干相關部分或因素合成一個新的統一整體的建構、序化過程。早在1862年就已經由赫伯特在其著作《第一原理》中提出,在高等教育資源整合中該概念就是將分散且不統一的高等教育資源經過系統的統攝、凝聚作用而使得各個教育資源中有想通或相近的可利用資源將其融通的過程。
二、高等教學資源的利用現狀及存在問題
黑龍江省的高等教育是在新中國建立以后,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一同發展的,經歷了無數風雨,培養和造就了各行各業的一批又一批人才,為祖國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雖然我們都深知教育資源的多寡、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黑龍江省的高等教育還是存在著諸多問題。
1.高等教育資源投入總量不足。我國近年的經濟發展速度奇快,在各個領域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經濟增長一直保持了較快的勢頭,然而,教育投入卻與此不相協調,教育經費占GNP的比例和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例一直處于低下水平。迅速發展的高等教育事業也給國家財政帶來較大的負擔,國家對高教的投入遠遠滿足不了發展的需求,也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國家層面上宏觀的問題也影響到黑龍江省的教育經費投入情況。長期以來,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嚴重短缺。從公用教育經費總量來看,中國近幾年的增長比例遠沒有美國、日本、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增長速度快,甚至于巴西、韓國、印度等非發達國家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雖然每年參加高考的近千萬考生中大多都有一席之地,但是基于13億人的人口底數是微乎其微的。
2000年以來,高校投入有一定的增長,但被招生規模的持續擴展,物價的持續上漲所抵消,生均經費仍只相當于90年代的水平。在黑龍江省公立高等院校占絕大多數、高等教育經費投入仍主要依靠國家用財政的投資體制下,國家總體教育投入的不足,必然極大地限制了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的投入。1999年的高校擴大招生,使資源短缺的矛盾更加尖銳,投入不足成為制約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大發展的“瓶頸”。
2.教育資源的投向不合理,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所需的人才培養。以教育經濟學的視角看待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教育問題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市場上資源的配置是由價格來調節的,不論是否亞當斯密發現了這只看不見的手它都在起著巨大的作用,有效地調節著資源的配置方式,哪里供不應求,哪里的價格上漲,資源就會流向哪個行業。但教育行業又不能完全以市場角度來分析,因為教育行業是一個特殊行業,它的需求是一種派生出的需求,即總是在好的行業產生后才產生供不應求的求職效果,需求的人才多且供不應求相應的員工福利及各項社會待遇、保障就會高于其他行業,派生出的相關高校專業報考人員就多,則出現旺盛甚至火爆的熱門專業。但現在問題在于高校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群體,大多數高校與社會聯系不緊密,這樣所產生的弊端就是會出現高校與社會的信息不對稱和專業設置不能夠迅速滿足社會需求,高校的這種閉塞與保守必定造成了人們的傳統擇業觀的強化,導致人們心理愿意接受所讀的專業不是社會所需求的專業,如此一來,社會的教育資源便白白浪費了,既沒有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又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與高新技術迅猛發展相關的專業人才供給不足。現代化進程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生物技術等相應的高水平學科專業點少,研究生規模偏小,致使開發研制人才供不應求,涉及國家持續發展、創新體系建設以及尖端科技攻關的基礎理論學科的有關專業人才培養,也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滑坡。(2)社會對一線技術、管理應用型人才需求趨強,由于我國處在加速實現工業化的發展階段,伴隨著現代制造業的蓬勃興起,近年來人才市場對一線工程技術崗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大,但相關專業規模卻發展緩慢。專科層次比例偏低的狀況沒有及時調整,機械儀表、電氣電子、能源動力、土建等應用面廣的大宗工科類專業規模增長大多數低于平均增長率,所占比重也有所下降,導致近年國家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嚴重短缺。(3)社會對應用型管理人才需求增長并且趨于多樣化。生產技術梯度提升和微觀經濟搞活后,我國職業崗位及其管理要求都發生很大變化,但在高職專科層次上的經濟管理專業缺乏特色、質量不高、設置雷同、目前全國開設高職專科層次經濟類、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學校已有近千所,供過于求,而且這些專業擴建過快,分布較散,使原本配置不強、專業建設比較薄弱的高職難以提高教育質量,進一步激化了供求失衡的矛盾。
3.專業設置重復、資源浪費現象嚴重。我國由于近幾年專業設置上雖然在規范專業目錄,但審批新專業并沒有太多的門檻限制,因此各院校開設了許多類似的專業。如果說學校閱的開設類似專業有利于增加學校間的競爭,有利于辦學質量的提高,那么同一院校的不同系部開設類似專業更多的是導致成專業設置重復,資源浪費。尤其是經濟管理類專業、計算機類專業這些社會熱門專業或者開設成本較低的專業。
三、高等教育資源整合的對策
針對黑龍江省高等教育資源利用的現狀,宜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盤活高等教育資源現存量。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增加高等教育資源總量。
1.盤活高等教育資源現存量。對于黑龍江省部分地區及學校而言,有很多潛在教育資源并沒有完全的發掘出來,一方面是教育資源的不足,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著資源浪費的現象。所以至關重要的一個問題是要進行現階段掌握資源的盤活。可以從教師存量方面入手。教師存量:一是多鼓勵副高職以上的教師(包括院士)多給本科生上課,多從事教學工作、多開設選修課,能讓本科學生在學習初期就接觸高級教師有助于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不至于有對于高級教授或者教師有太大的距離感,有助于培養學習熱情,也讓高級職稱教師更好的貢獻力量。二是有梯度、有計劃的培養青年教師。教師職業也存在其固有的生命周期,所以應該給予青年教師更廣闊的成長空間,除了搞好崗前培訓等基本培訓以外,還應該通過與老教師的交流、互動,互相介紹相關授課經驗等活動盡快使得青年教師了解教學的特點,迅速的成長起來,青年教師自己的努力(包括提高學歷層次、拓寬知識結構)也是固然重要的。
2.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其實學校不僅僅單單是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也是一個可以創造收入,自我產生資源的群體。這就需要我們去開發、優化學校的限制資源,使其變廢為寶,發揮余熱,貢獻其能量。高等院校本身就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小社會,校園周圍也輻射著若干社區和以校為生的人群,他們在為學校提供的資源的同時也會是學校資源的受益者,可以以這點為切入點,開展學校從周圍人群中獲利的活動。學校有固有的不可替代的優質資源,如:學校有優質的體育館、游泳館、羽毛球館、乒乓球館、舞蹈室、健身房,可以面向社會公開經營,一方面學校安全單純的氣氛、另一方面校園優質設施的社會認可度都是強有力的競爭點,舉辦活動是非常好的贏利點,這樣自己就供給自己資源,一方面解決了自身的難題,另一方面也給社會帶來了非常正面積極的影響。學校的禮堂、電影廳、圖書館、實驗室若都大力為社會開放,會將學校的文化氣氛渲染向社會,有助于凈化社會空氣。專家的講座有償或無償為社會所開放更是有助于知識的傳播。
3.增加高等教育資源總量。盤活現有資源也好、優化資源配置也好,其根本是需要我們自身有足夠的資源。而面臨的首要大難題就是現階段資源的增長速度與每年學生的增長速度不同比例并且差距很大。社會越發展越迅速,在安定的環境下,人民普遍受教育的程度越來越高,然而最近的教育投入資源卻并沒有能夠跟上生源的增長速度,導致資源短缺與社會需求的增加矛盾越來越突出,所以很重要的一個出路就是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使高等學校能夠不分散其主要工作重心,而真正的把學問做好,把本職教學工作做好。
目前,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教育的發展已經取得長足的進步,平心而論現在的教育環境及師資力量已經比過去有質的飛躍,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會有一些缺陷,能夠看到不足,并予以改之是我們取得進步的根本。
參考文獻:
1.靳希斌.教育經濟學(修訂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魏鐵進.論我國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創新【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
3.曹勇安.從教育的產業性,看教育資源整合的必要性【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l999
4.應智國.論專業群建設與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J】.教育與職業,2006(14)
5.李鋼.院校合并教育資源整合——有關學科發展與教育經濟增長的
6.崔延虎.生態決策與新疆大開發.民族研究,2001
7.馬曉京.中國清真飲食文化的旅游價值及開發.中南民族學